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因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虽然是根据战国时期的典故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并不是在战国时期就出现的,它是在唐宋时期形成的。众所周知,纸张这种书写载体是在汉朝时期出现的,战国时期所使用的书写载体主要是竹简。西汉时期就已出现的纸张在经由东汉宦官蔡伦的改良之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普及,但是...
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因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虽然是根据战国时期的典故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并不是在战国时期就出现的,它是在唐宋时期形成的。众所周知,纸张这种书写载体是在汉朝时期出现的,战国时期所使用的书写载体主要是竹简。西汉时期就已出现的纸张在经由东汉宦官蔡伦的改良之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普及,但是并未全面取代竹简。待进入南北朝之后竹简这种厚重的书写材料才逐渐被淘汰,纸张的使用也从这个时期开始进一步广泛传播开来。
进入唐朝之后由于唐朝经济的高速发展,纸张的制作工艺得到大幅度提高,制作纸张的材料也逐渐从麻、藤等物变成更为普遍的竹子。由于这些改变,纸张开始实现大规模量产,纸张的使用也因此得到大规模普及。而“纸上谈兵”这一说法便是出现于唐宋时期,但是这时它所说对象并不是战国时期的赵括而是那些书生。等到了清朝,“纸上谈兵”开始真正作为成语使用。
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与战国赵括联系起来是由一本名为《上下五千年》的书籍首创的,然后《现代汉语词典》再将二者的联系更加具体化,从而有了这个成语的相关出处。“纸上谈兵”的出处就是长平之战。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赵括的人,因为他父亲是赵国名将的缘故他自小便研习兵法。长期以往赵括便掌握了诸多兵法,所以他在与别人讨论兵法时总能讲得头头是道,别人也因此认定他会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士。
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后,因为秦赵两国因为实力相当而陷入僵局。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秦国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谣传秦军十分害怕赵括。赵王听闻这个谣言之后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改让赵括领军。结果可想而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赵军大败,他自己也被秦军杀害。
2020-09-20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2:29: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赵括也是极为恰当的,但这个词语却不是那个时候发明的,也就是说,因为纸的出现在汉朝,而赵括生活的年代是东周时期的战国。那么,这个成语为何会成为赵括的代名词呢?据查证,关于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中“纸上谈兵的赵括”,这个故...

  •  不知道几千里也 纸出现在东汉,为何在战国时就有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

    首先,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现在战国时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这段话出自《后汉书.蔡伦传》。意思是,古时候的人,书写东西都用竹简和缣帛。这些用来写字的缣帛,常常被称为纸。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纸在东汉之前,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而是缣帛...

  • 纸张很早就有,并不是东汉以后才有,东汉蔡伦只是让造纸的费用降低了,只可以说是改进了造纸术,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纸张的概念了,那时的纸的意思是像纸的东西,作为纸张,有羊皮纸,绢纸,有龟片纸,木片纸,竹片纸,总之,纸张的使用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把纸张断然认为从东汉蔡伦之后才有纸张。

  • 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是因为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纸,只是过于粗糙,没有被广泛应用而已,人们不了解而已。“纸上谈兵”的典故可谓是是家喻户晓了,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人引用。那这...

  •  帐号已注销 众所周知,东汉才出现纸,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呢?

    认可的说法是西汉时,就拥有纸的发生,乃至较早。但那时候并没纸的定义,那时候的纸也并非是如今实际意义里的纸。无论纸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但蔡伦改善了造纸术的发明以后,拥有纸也并没把赵括的小故事,归纳为”舍本逐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述了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