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黄绢幼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黄绢幼妇”含义详解

成语“黄绢幼妇”有历史典故。以下是关于“黄绢幼妇”的详细含义和历史典故:含义:- “黄绢幼妇”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即赞美文辞精妙绝伦。历史典故:- 背景:东汉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个名叫曹娥的少女,因父亲在江中淹死,她投江寻觅父尸,最终也被淹死。此事传扬开来,曹娥成为封建社会“孝女”...
成语“黄绢幼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黄绢幼妇”含义详解
成语“黄绢幼妇”有历史典故。以下是关于“黄绢幼妇”的详细含义和历史典故:
含义:- “黄绢幼妇”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即赞美文辞精妙绝伦。
历史典故:- 背景:东汉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个名叫曹娥的少女,因父亲在江中淹死,她投江寻觅父尸,最终也被淹死。此事传扬开来,曹娥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地官员度尚为她立了纪念碑,即《曹娥碑》。碑文由年仅13岁的邯郸淳所作,写得相当出色。- 蔡邕题字: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曹娥碑》,并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无人明白这八个字的意思。- 杨修解谜:据《世说新语》载,后来曹操和杨修路过上虞,看到蔡邕的题字。杨修迅速解出了这八个字的含义:“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字。”合起来即为“绝妙好辞”。曹操后来也想通了这一点,对杨修的才智表示赞赏。
总结:- “黄绢幼妇”作为成语,源于这一历史典故,后来人们便以此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2025-01-22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7 04:00: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黄绢幼妇”有历史典故。以下是关于“黄绢幼妇”的详细含义和历史典故:含义:- “黄绢幼妇”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即赞美文辞精妙绝伦。历史典故:- 背景:东汉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个名叫曹娥的少女,因父亲在江中淹死,她投江寻觅父尸,最终也被淹死。此事传扬开来,曹娥成为封建社会“孝女”...

  •  谷艾文艺苑 成语“黄绢幼妇”该如何理解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黄绢幼妇”是指“绝妙”二字的隐语。该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下:背景: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孝女曹娥,因父亲在江中淹死,她投江寻父,最终也溺亡。此事传扬开来,曹娥成为“孝女”的典型,上虞长度尚为她立了纪念碑,即后世所传的《曹娥碑》。碑文:据说《曹娥碑》的碑文由年仅13岁的邯郸...

  • 成语“黄绢幼妇”的意思是“绝妙”二字的隐语。这个成语背后有以下典故:来源:该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与《曹娥碑》及其碑文有关。碑文与题字:曹娥因寻父尸投江而死,成为孝女的典型,上虞长度尚为其立碑,碑文由年仅13岁的邯郸淳所作,非常出色。文学家蔡邕路过时,在...

  •  翡希信息咨询 黄绢幼妇成语典故

    “黄绢幼妇”的成语典故源于东汉时期的一段文学佳话。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在东汉时期的浙江上虞,曹娥因寻父溺亡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上虞长官度尚为其立碑,即《曹娥碑》。碑文由年仅13岁的邯郸淳所作,才华横溢。蔡邕的评价:著名文学家蔡邕造访上虞,欣赏《曹娥碑》后,留下八字评价:“黄...

  •  宜美生活妙招 黄绢幼妇的历史故事意思出处

    黄绢幼妇的历史故事意思是“绝妙”二字的隐语,出自宋·金盈之《醉翁谈录·约朋友结果檄书》。历史故事: 从前曹公到江南,读到《曹娥碑》文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就去问德祖。 德祖解释道:“黄绢就是色丝,是‘绝’字;幼妇是少女,是‘妙’字;外孙是女子,是‘...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