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里的典故中历史人是谁谁?

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人。一言九鼎,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一言九鼎里的典故中历史人是谁谁?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一说为战国时期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另一说为战国时期荥阳郡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人。
一言九鼎,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2020-05-14
球球词典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8-21 02:00: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一言九鼎这个典故中涉及到谁?

    一言九鼎这个典故涉及到的人物是毛遂。详细解释如下:主要人物:一言九鼎这个典故源于战国时期,主要涉及到的人物是赵国的贤者毛遂。成语含义:鼎在古代是重要的礼器,象征着极大的价值和影响力。成语“一言九鼎”字面意思是一句话的分量重如九鼎,用来形容言辞具有极高的信誉和影响力。故事背景:在赵国与秦国...

  • 毛遂 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出自汉_司马迁《史记_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

  • 一言九鼎的典故:一言九鼎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秦国的攻打,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随行,并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无果时,挺身而出,以大义凛然之态和言辞犀利的劝说,最终使楚王同意与赵国结盟共同抗秦。平原君事后感叹毛遂的口才,称赞他的言辞重于九鼎。一言九鼎涉及...

  • 在历史长河中,“一言九鼎”这个成语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秦昭王十五年,秦国大军围困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为了寻求援助,赵国派遣了著名的外交家平原君前往楚国谈判。在此次外交任务中,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请缨,自愿随行。他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成功地说服了楚王,使...

  •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