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郴州-苏耽跨鹤

苏耽成仙三百年后,思念母亲心切,化鹤归来,停在郡东城楼。有小孩用弓弹打鹤,鹤用爪书写了《苏耽歌》后离去。诗中写道:"乡原一别,重来事非。甲子不记,陵谷迁移。白骨蔽野,青山旧时。翘足高屋,下见群儿。我是苏耽,弹我何为?翻身云外,却返旧居。"苏耽成仙前,曾对母亲说,郴州将发生一场...
传说典故:郴州-苏耽跨鹤
关于苏耽跨鹤的传说,源自西汉时期郴州少年苏耽的故事。在郴州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座神奇的仙山——苏仙岭。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山脚下的白鹿洞原名为桃花洞,山顶的寺庙称为苏仙观,山脚原有座寺庙叫乳仙宫。苏仙岭的地名、建筑和物产的来由,都有一段历史典故和传说。
西汉汉文帝年间,郴州出现了一位神奇的少年苏耽。他的故事在《水经注》、《列仙传》、《徐霞客游记》等古籍中有所记载,《聊斋志异》也以此为题材创作了神仙小说。诗人阮阅在《马岭》诗中提到了苏仙的故事,柳宗元在《和杨尚书(于陵)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吉甫)登北楼》中也有所描述。
苏耽自幼明理孝顺,他的身世与众不同。传说他的母亲潘氏在郴江河边洗衣服时,手指缠绕着五彩丝带,五彩丝带神奇地进入了潘氏的体内,于是她未婚怀孕。为躲避闲言碎语,潘氏躲进牛脾山脚的一个山洞里生下了苏耽,然后匆匆离去。几天后,潘氏回到山洞,看到白鹿正在给新生儿喂奶,白鹤正在给新生儿取暖。潘氏决定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儿子长大后,潘氏送他去私塾读书。老师看到窗外的一个小孩正枕着树根睡觉,树枝上挂着一条鱼,沉思一番后说:“禾草穿鱼为苏,单人枕树而眠为耽”,于是给小孩取名为苏耽。
苏耽聪明伶俐,传说他在苏仙岭放牛时,遇到了一位仙翁,仙翁给了他一本医书。从此,苏耽在放牛时认真研读医书。他的牛不需要管理,总是自己吃饱后回家。这让他有更多时间看书。苏耽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医术,经常为乡亲们采药治病,药到病除,灵验无比。人们将苏耽遇到仙翁的那座小桥称为遇仙桥。
因为苏耽救人无数、孝顺母亲、关爱他人,德行高尚,感动了上天,被召回天庭,成为仙班的一员。升天那天,苏耽正与王仙比长山法术,黑白对弈,厮杀激烈。王仙悔棋,在棋盘上戳了一个眼。苏仙气急,挥起牛鞭将王仙岭山顶削平。就在这时,仙乐齐鸣,白鹤飞舞,天使降临颁布诏书。苏耽匆忙升天时,不小心从鹤背滑下,在石头上留下了半个脚印。人们将这块石头称为升仙石,也叫跨鹤升天台。升仙石上至今还留有苏耽的半个脚印。
苏耽成仙后,常常思念母亲,偷偷下凡到苏仙岭山顶远望故乡。他的孝心感动了青松,松枝竟也一齐伸向潘氏的住家。因此,苏仙岭的青松被称为苏岭云松,也叫望母松。历代郴州志都将苏岭云松列为郴阳八景之首。
苏耽成仙三百年后,思念母亲心切,化鹤归来,停在郡东城楼。有小孩用弓弹打鹤,鹤用爪书写了《苏耽歌》后离去。诗中写道:"乡原一别,重来事非。甲子不记,陵谷迁移。白骨蔽野,青山旧时。翘足高屋,下见群儿。我是苏耽,弹我何为?翻身云外,却返旧居。"
苏耽成仙前,曾对母亲说,郴州将发生一场瘟疫,只要用屋前井旁的橘树树叶和井水一起熬汤药,就可以治病。苏耽升天后不久,郴州果然发生瘟疫。苏母潘氏用橘叶熬井水,平息了瘟疫。事后,便有了"橘井泉香"这个典故。这一典故在东南亚一带流传很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苏耽,将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并在山顶修建了寺庙,叫苏仙观;在山脚白鹿洞旁建了庙宇,叫苏母庙。
苏仙观原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砖木结构、楼阁式的三进庑殿道观建筑。后经历代的毁建和修葺,均保持正殿高于厢房,两厢为二层楼房的建筑风格。正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滴水兽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的建筑特色。门额有汉白玉石盘龙御碑,是南宋理宗皇帝所赐,上书:"敕封苏仙昭德真君"。
1978年,郴州市人民政府对苏仙观进行了重修,不更动原主体建筑基础,将土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修复面积2050平方米。增加了83平方米的观景台,形成了"雄州新貌争供眼,南岭风光尽入堂"的仿古建筑风格。山门改为西向宋式牌坊建筑,门额上横书"天下第十八福地",两旁书"云雾岩下,乾坤指点间"门联。在升仙石旁建有飞升亭,亭内有跨鹤图浮雕,讲述的就是苏仙跨鹤飞升的故事。浮雕由郴籍上海香祖书画社创办人、画家王兰在1934年(民国23年)请国画名家王震作白描《苏仙跨鹤图》,刻于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旁刻有七绝:"流芳桔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
在苏仙岭,还有许多摩崖石刻。最有名的是升仙石周围的摩崖石刻。以升仙石为中心,是苏仙岭主要摩崖石刻的汇聚地。升仙石上有唐朝石刻"跨鹤台"三个大字,横列阴刻,遒劲有力,字径30×30厘米,未著姓名年月。下为元刻"升仙石",旁注"泰定三年(1326)完者秃",石刻横列正楷,字径25×25厘米。
因为苏耽的传说中,苏耽与白鹤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耽出生时有白鹤御寒,苏耽成仙时跨鹤飞升,苏耽回乡时跨鹤省亲、化鹤留诗……以至于大量的诗词歌赋咏颂苏耽与白鹤,更有好事者摩崖刻石以志留念,再加白鹤一直是中国人信奉的吉祥物,所以,提及苏耽,就会与白鹤牵扯在一起。苏耽跨鹤成为苏仙传说的直观象征。
从苏仙开始,苏仙岭就和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被誉为道教洞天福地神仙居所的天下第十八福地。2024-04-0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21:54: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关于苏耽跨鹤的传说,源自西汉时期郴州少年苏耽的故事。在郴州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座神奇的仙山——苏仙岭。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山脚下的白鹿洞原名为桃花洞,山顶的寺庙称为苏仙观,山脚原有座寺庙叫乳仙宫。苏仙岭的地名、建筑和物产的来由,都有一段历史典故和传说。西汉汉文帝年间,郴州出现了一位神奇...

  •  小言微笑971 苏仙岭白鹿洞的传说故事

    苏耽没有衣服,洞外水池边的白鹤用自己的双翼覆盖着他;没有奶吃,洞里的一只白鹿就用奶水哺育他。苏耽长大懂得孝敬母亲,尊敬呵护他的白鹤和白鹿,后来他得异人传授仙术,13岁时修道成仙,跨鹤飞去。人们为了纪念苏耽,把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把桃花洞改名为白鹿洞,并在苏仙岭顶上建造了苏仙观。

  •  仰思聪p6 苏耽的景点

    西汉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女外-位潘姑娘在--河边洗衣时遇奇怀孕,并在牛脾山桃花洞内生下苏耽,即后来的苏仙。苏耽出生后鹤覆鹿乳,长大后孝敬母亲,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聪颖勤奋,为民治病,造福乡里。十三岁时跨鹤升仙。晋人葛洪的《神仙传》、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曾记载苏仙的...

  •  敏宛菡桂霜 郴州苏仙指的是谁

    郴州苏仙指的是苏耽。苏仙传说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苏仙,名耽,桂阳人。苏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瘟疫流行,与母亲用桔叶、根、井水配马岭山桃石熬制汤剂,救治了病人。后随道士出游,民间传说苏耽已跨鹤成仙。

  •  唔哩生活 传说典故:苏仙岭历史典故

    苏耽成仙的故事流传千年,如"吞萍成孕"、"鹤覆鹿哺"、"取名苏耽"等。苏耽十二三岁时,已是一名品术皆优的少年郎中,他孝顺母亲,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为民治病,造福乡里。十三岁时跨鹤升仙,成为后世传颂的仙人。苏仙岭的灵验故事众多,如"仙助刘瞻拜宰相"、"偶结仙缘补州官"、"苏仙...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