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典故是指谁

得陇望蜀的典故主要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操。详细来说,这个典故源于《后汉书·岑彭传》中的记载,后来经过《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渲染而广为人知。东汉初年,隗嚣(áo)和公孙述分别占据着陇地(今甘肃东部)和蜀地(今四川中西部)。当时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岑彭、吴汉等人领兵讨伐隗嚣占据的...
得陇望蜀的典故是指谁
得陇望蜀的典故主要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操。

详细来说,这个典故源于《后汉书·岑彭传》中的记载,后来经过《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渲染而广为人知。东汉初年,隗嚣(áo)和公孙述分别占据着陇地(今甘肃东部)和蜀地(今四川中西部)。当时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岑彭、吴汉等人领兵讨伐隗嚣占据的西城、上邽两地。在给岑彭的一封信中,刘秀写道:“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南下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的欲望总是难以满足的,既得到了陇地,又想要得到蜀地。最终,岑彭等人成功攻克陇地,并乘胜南下攻占了蜀地。后来,人们便用“得陇望蜀”来形容一个人贪心不足,得到了一个又想要另一个,永不知足。

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人性的贪婪,也体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斗争。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谁能够占据更多的领土和人口,谁就有更大的胜算。因此,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在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这个过程中,“得陇望蜀”的心态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社会中,“得陇望蜀”这个典故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提醒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贪心不足蛇吞象。同时,也告诫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要被贪婪和欲望冲昏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和坚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24-03-19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6:23: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意思是人们总是不知足,已经平定了陇地,又想攻取西蜀。唐·李白《古风》诗:其中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之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关于“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三国时期曹操的故事:据《三国演义》...

  •  快乐生活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什么意思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得陇望蜀”典故: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让枯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

  • yueke2023 得陇望蜀的典故主人公是谁

    1.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刘秀。2. 得陇望蜀是一个成语,意为得到陇地后又希望得到蜀地,形容人贪得无厌。3. 这个成语的来源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关。4.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5. 当时,中国分为许多小国和割据势力,其中陇地和蜀地是两个重要的地区。6. 刘秀在征服...

  •  生活达人萤火虫 得陇望蜀的典故是指谁

    刘秀。“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刘秀,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西汉建平元年,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随兄刘縯起兵于南阳,号称“舂陵军”。公元36年,汉军占领蜀地,光武帝“得陇望蜀”的...

  •  文暄生活科普 得陇望蜀,指鹿为马,卧薪尝胆,陪了夫人有折兵,管鲍之交的主人公是谁?

    “得陇望蜀”这一成语源自《后汉书·岑彭传》,描述了东汉时期,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对抗朝廷的情景。岑彭平定陇地后,光武帝刘秀鼓励他继续南下,平定蜀地,寓意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秦二世时,丞相赵高企图篡夺皇位,故意混淆“鹿”与“马”的概念,以此测试...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