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处主要有两处:《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意思是人们总是不知足,已经平定了陇地,又想攻取西蜀。唐·李白《古风》诗:其中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之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关于“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
成语“得陇望蜀”的历史出处是东汉初年,具体记载于相关历史事件和光武帝的诏书中。该成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字面意思:“陇”指的是甘肃一带。“蜀”指的是四川一带。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地区,还想攻取西蜀地区。比喻意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在故事中,光武...
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分别是甘肃省和四川省该成语出自于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后来。成语得陇望蜀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岑彭,字君然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他在家乡棘阳当...
来源:该成语源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的贪得无厌之心。含义:得陇望蜀中的“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该成语用来比喻已经取得陇右之地,还想攻取西蜀,形容人贪心不足,贪得无厌。历史背景:在...
即平陇,复望蜀”。这句话意味着在取得陇地胜利之后,不应贪得无厌,而应继续南下攻取蜀地。4. 成语的含义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既平陇,复望蜀”这句话演变成了成语“得陇望蜀”,其含义转变为形容人得寸进尺,贪心不足。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赞扬人的上进心,也可以用来批评人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