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处主要有两处:《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意思是人们总是不知足,已经平定了陇地,又想攻取西蜀。唐·李白《古风》诗:其中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之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关于“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
成语“得陇望蜀”的由来主要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平定西部的历史事件有关。成语出处: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这句话直接描述了人们对于领土和权力的贪婪心态。历史事件:在东汉时期,刘秀已经成为皇帝,但西部巴蜀地区的蜀王公孙述以及...
“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比喻贪得无厌。出处:“得陇望蜀”这一成语源自《后汉书·岑彭传》,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成语,源于东汉时期的军事故事。原意:原本是指在已经取得陇地的情况下,还希望能进一步攻取蜀地。这里的“陇”和“蜀”都是...
成语“得陇望蜀”的由来与东汉初年的历史事件有关。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历史事件:在东汉初年,刘秀已经平定了陇右地区,但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巴蜀蜀地。这反映了当时东汉朝廷对于领土扩张的强烈欲望。成语含义...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的由来与东汉初年的历史事件有关。历史事件背景: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两人自立为王,并相互勾结对抗朝廷。成语来源: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率军攻破天水等地,并将隗嚣包围在西城。此时,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刘秀在给大将岑彭的信中提到:“两城若下,便可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