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

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
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成语作为语言中定型化的固定短语,形象生动,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驾,前后三次亲自登门,访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的感激之情。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大器晚成   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yǎn)的人。他从小喜欢舞枪弄棍,不好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求师爱学。由于他很有灵气,再加上学习刻苦,所以他后来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受到曹操的器重。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性情沉默,不好讲话,人看起来也不很聪明,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甚至贬他才智不足,认为他没有出息。崔琰却不这么看,他常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显露头脚,崔林年纪大些的时候,一定会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做了很大的官。
  成语“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三:割席分坐   汉朝时,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xīn)。他们感情很好,不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而且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到院子里锄草,忽然发现了一块金子。当时,管宁视若无睹,仍旧挥动锄头,而华歆却动心了,立刻拾起了金子,放在一边。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正一同坐在席上读书。忽然有坐着轿子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了书本,跑出去看。管宁见华歆这样不专心,又羡慕做官的人,再加上发现他见到了金子动心的事,就坚决地割断了并坐在席子,把座位分开,面色严肃对对华歆说:“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后来人们常用“割席分坐”这个成语表示跟朋友绝交。
  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四:梁上君子   东汉时期,在颍(yǐng)川有个县官叫陈实,他办事公正,很有声望。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溜进了陈实的家里,躲在房梁上,被陈实发现了。他没有喊叫,装着没有看见一样。他穿好衣服后,就把儿孙们叫醒来到自己住的房间里,非常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长大了一定要爱惜名声,从严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损害别人的事。有些人原来并不坏,而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坏习惯,慢慢地变坏了的。这些人如果严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陈实说到这里,马上用手指向房梁上边说:“你们看,梁上的那位君子堕(duò)落到了这般地步,是慢慢地变成的啊!”
  躲在梁上的小偷听到后,又惭愧,又惊慌,连忙从房梁上跳下来,向陈实磕头认罪。陈实的儿孙们要找绳索捆绑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陈实见小偷苦苦求饶,便说:“看你这个样子,并不像个坏人,你大概是因为生活上贫困,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吧?”说完,让家人取出两匹绸缎,送给小偷,劝他改邪归正。小偷痛哭流涕,感恩不尽地一再表示今后绝不当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2022-06-19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20:05: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

  •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登龙门 3、挟天子以令诸侯 4、望梅止渴 5、秋胡戏妻 6、举案齐眉 7、投笔从戎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昭君出塞 10、枉杀毛延寿 11、青冢 12、落雁(沉鱼)之美 13、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14、关西夫子 15、马革裹尸 16、伏波将军 17、画...

  •  深空游戏 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

  •  文暄生活科普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十个历史故事,成语,俗语和诗句。

    望梅止渴这一成语源自曹操,他用以形容虚幻的希望能够给人带来短暂的安慰。俗语“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对孙权的赞美,意指生出这样的人才。这不仅体现了孙权的智勇双全,也表达了人们对卓越之才的向往。三国时期,曹氏家族的文学成就同样引人注目,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地位,文学...

  •  宜美生活妙招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优质3篇)

    1. 三顾茅庐 故事概述:东汉末年,刘备为了大业,留心访求人才。在荆州名士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得知“卧龙”诸葛亮隐居在襄阳城西。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最终在茅庐中与诸葛亮共同探讨时局,设计夺取政权方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答应出山相助,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共同建立了蜀汉政权。 成语意义...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