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草木皆兵,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该典故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故事:- 背景: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并意图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而东晋则以丞相谢安为首的...
“草木皆兵”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它源自《晋书·苻坚传》记载的淝水之战。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在极度惊慌的情况下,容易疑神疑鬼,将周围的自然环境都看作是敌人。东晋时期,前秦皇帝苻坚率领九十万大军攻打晋国,而晋军只有八万精兵。苻坚非常傲慢,根本没有把晋军放在眼里。然而,他的先头部队...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此语...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