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七步成诗”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其中的历史典故如下:- 背景:三国时期,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才华横溢,曹操曾有意立他为太子。但曹植因好酒、任性而误事,最终曹操立了曹丕为太子。- 事件:曹丕即位后,担心弟弟曹植与他争位,便多次想加害于他。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
成语出处:“七步成诗”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bù chéng shī,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七步成诗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