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庭之训的意思是指父亲的教诲。出处及详解如下: 出处:该成语出自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季氏》。 故事背景:在《论语·季氏》中,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在孔子那里有得到过特别的教诲。伯鱼回答说没有特别的教诲,只是两次在孔子独自站在堂上时,他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分别问他是否学了《诗...
成语“过庭之训”源于《汉书·范明友传》中的故事。范明友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高官,在庭审时,他经常容忍罪犯并宽大处理,希望能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之回头是岸。然而,明友的宽容态度被一些官员批评为过分,认为他的庭审失去了公正和严肃。范明友对此表示:“过庭之训,吾何能灭之?”意思是他认为宽容与温...
2、少遭罔极之哀,未受过庭之训。见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3、成语徙宅之贤源于唐·白居易《制诏·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去往新化县文田镇大田中学的时候,归尘大哥哥给佳翌和晨羲讲解了“皮笑肉不笑”的典故。4、弱弟三龄失严,从...
背景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孔鲤被孔子教导说,不学《诗》就无以言,不学《礼》就无以立。这些教导后来成为了孔鲤所遵循的“过庭之训”。因此,当我们提到“过庭之训”时,通常是在强调父亲对子女的悉心教导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1、过庭之训的由来:这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