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庭之训的成语典故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过庭之训的成语典故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2016-06-02
球球词典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10-20 07:06: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誉祥祥知识 过庭之训意思 过庭之训的意思及出处

    过庭之训的意思是指父亲的教诲。出处及详解如下: 出处:该成语出自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季氏》。 故事背景:在《论语·季氏》中,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在孔子那里有得到过特别的教诲。伯鱼回答说没有特别的教诲,只是两次在孔子独自站在堂上时,他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分别问他是否学了《诗...

  •  文暄生活科普 过庭之训意思 过庭之训的意思及出处

    出处: 先秦 · 孔子《论语·季氏》:原文中,陈亢问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听到过特别的教诲。伯鱼回答没有,但讲述了两次孔子在庭中教导他学《诗》和学礼的情景。这两次教导被概括为“过庭之训”,成为了父亲教诲子女的典范。相关故事: 在故事中,孔子两次在庭中教导孔鲤学习《诗》和礼,强调了这...

  •  王老实61 成语过庭之训

    成语“过庭之训”源于《汉书·范明友传》中的故事。范明友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高官,在庭审时,他经常容忍罪犯并宽大处理,希望能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之回头是岸。然而,明友的宽容态度被一些官员批评为过分,认为他的庭审失去了公正和严肃。范明友对此表示:“过庭之训,吾何能灭之?”意思是他认为宽容与温...

  •  翡希信息咨询 过庭之训意思

    背景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孔鲤被孔子教导说,不学《诗》就无以言,不学《礼》就无以立。这些教导后来成为了孔鲤所遵循的“过庭之训”。因此,当我们提到“过庭之训”时,通常是在强调父亲对子女的悉心教导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