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部分如下:1、一鼓作气 (1)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解释:一鼓:第一次击;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3)故事: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部分如下:

1、一鼓作气
(1)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3)故事: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产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
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1)出处: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解释: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1)出处: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日:‘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2)解释:
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3)故事: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2023-08-22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0:18: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生活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

    - 故事: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喜欢写诗。一天,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并不符合“早梅”的意境,建议改为“一枝”。齐己听后深感佩服,从此,学术界都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2、一字千金 (1)出处: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2)解释: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3)故事: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

  •  好想你ne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3、一字之...

  • 幼儿园成语典故:1、醇酒妇人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军救赵。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2、率兽食人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

  •  xyw胖小胖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