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盆歌庄子丧妻的历史典故

自此,“鼓盆歌”被视为对生死超然的态度,亦指丧妻之事。庄子妻故,惠子至吊,庄子却坐地击盆歌,惠子不解其情,斥其不守常理。庄子言:“生者归于自然,死者已安,我却哀哭,此非仁者之道。故我止哭。”(《庄子·至乐》)于是,“鼓盆歌”成为对生死豁达之态的象征,同时也指丧妻。庄子...
鼓盆歌庄子丧妻的历史典故
庄子妻故去,惠子前去吊唁,却见庄子袒腿敲盆歌颂,颇为诧异,责其无情。庄子解释:“生死轮回,如四季更迭,逝者已归自然,生者却哭啼,此非通达之道。故而止哀。”(《庄子·至乐》)
自此,“鼓盆歌”被视为对生死超然的态度,亦指丧妻之事。
庄子妻故,惠子至吊,庄子却坐地击盆歌,惠子不解其情,斥其不守常理。庄子言:“生者归于自然,死者已安,我却哀哭,此非仁者之道。故我止哭。”(《庄子·至乐》)
于是,“鼓盆歌”成为对生死豁达之态的象征,同时也指丧妻。
庄子妻辞世,惠子前往吊唁,却见庄子袒胸敲击瓦盆吟唱,对此感到十分不解,责备庄子缺乏人情味。庄子解释说:“生命与死亡如同四季更替,逝者已融入自然,而我却因哀悼而哭泣,这岂非不理解生死的自然规律?因此,我停止了哭泣。”(出自《庄子·至乐》)自此,人们用“鼓盆歌”这一典故来表示对生死的看法,以及对丧妻的悼念。
扩展资料鼓盆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曲艺形式,源于我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民俗活动,故又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其具体的形成年代已无法确考。鼓盆歌流传于江汉平原的沙市、荆州、江陵一带,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民间演出时热心的听众也可参与帮腔,即在每段唱词的开头和结尾一起齐唱,也有一人无伴奏的清唱形式;另外,鼓盆歌也是指关于庄子的一则典故。

2024-08-31
球球词典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8-21 09:47: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庄子妻故,惠子至吊,庄子却坐地击盆歌,惠子不解其情,斥其不守常理。庄子言:“生者归于自然,死者已安,我却哀哭,此非仁者之道。故我止哭。”(《庄子·至乐》)于是,“鼓盆歌”成为对生死豁达之态的象征,同时也指丧妻。庄子妻辞世,惠子前往吊唁,却见庄子袒胸敲击瓦盆吟唱,对此感到十...

  •  宜美生活妙招 鼓盆歌庄子丧妻的历史典故

    鼓盆歌庄子丧妻的历史典故如下:典故背景: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他的朋友惠子前来吊唁。庄子行为:在吊唁现场,庄子并未像常人一样哭泣哀悼,反而是袒胸露腿,坐在地上敲击瓦盆吟唱。惠子反应:惠子对庄子的这种行为感到十分不解和诧异,认为庄子缺乏人情味,责备他不守常理。庄子解释:庄子解释说,生命与...

  •  软件神罚190 鼓盆歌的历史典故

    ”(出自《庄子·至乐》)后以“鼓盆歌”表示对生死的达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  大千世界亦醉人 不见慈亲规子语,忍闻严父鼓盆歌,含有什么典故?

    “鼓盆歌”出自《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认为死亡是自然变化,何必悲伤!

  •  大爱研子7ru 鼓盆歌的历史源流

    “鼓盆·击缶”以娱乐内容和丧礼习俗的共存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战国时期成为华夏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三大类别之一。战国时期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歌走向丧礼。到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载:“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