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典故是什么

孔融让梨的典故如下: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
孔融让梨的典故是什么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2016-01-23
孔融让梨的典故如下: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2016-01-24
球球词典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8-29 02:37: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多彩生活小贴士 孔融让梨这个典故有什么含义

    孔融让梨的核心含义是传递谦让美德与家庭伦理,强调尊重长辈、关怀幼小的传统价值观。这一典故出自东汉时期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他四岁时主动选择最小的梨子,把更大的水果让给兄长和弟弟。行为表面看是孩子气,实则蕴含深刻的文化逻辑:1. 家庭伦理的具象化: 在古代宗法制度下,“长幼有序”是家...

  •  武汉誉祥科技 孔融让梨的北后

    一个让梨的举动,竟换走了哥哥的宝贵生命,这背后的冷酷现实令人不寒而栗。二、弑母之说的真相 关于孔融弑母的传言,实际上并非事实。孔融与曹操的政治立场对立,他的直言不讳触怒了曹操。孔融对曹操的野心和行为持有深深的质疑,特别是他引用历史典故,批评曹操的某些行为,这无疑加剧了两者之间的冲突。

  • 1、孔融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年幼时,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询问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要吃小的后来变成了孔融让梨的典故。2、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人一起去向老师程颐求教,程颐在休息,不忍打扰,一直等待,屋外下起大雪,等程颐醒来,积雪有一尺深了,而程门立雪也成为尊敬师长的典范...

  • 1、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2、灌水浮球 文彦博自幼聪明过人,一次,他...

  •  sdn好聚好散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融指什么?香指什么?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出自《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香九龄,能温席”意思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