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同时,孔融还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家学渊源,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孔融天资聪颖,“幼有异才”,他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有许多“光辉事迹”。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并被写入了《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十岁时,孔融...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东汉末年的大儒名士,“建安七子”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 少时成名,刚正不阿 孔融字文举,出生在孔子的老家曲阜。四岁时因让梨给兄长而闻名,展现了其谦逊的品质。十岁时,孔融拜访名士李膺,以机智聪慧应对李膺和宾客的提问,赢得了众人的赞赏和预言其日后...
注释:融: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诸兄:众兄弟。辄:只是。引:挑选。故:原因、缘故。法:礼法。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一个小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Q...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