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典故是什么

1. 醍醐灌顶的来源与意义 醍醐灌顶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顾况的《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这里用以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后,能极大启发思维,带来清凉舒适之感。2. 醍醐灌顶的佛教背景 在佛教中,“醍醐灌顶”被用来形容最高级的教义,如“无上法味”、“大涅槃”和“佛性...
醍醐灌顶典故是什么
1. 醍醐灌顶的来源与意义
醍醐灌顶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顾况的《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这里用以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后,能极大启发思维,带来清凉舒适之感。
2. 醍醐灌顶的佛教背景
在佛教中,“醍醐灌顶”被用来形容最高级的教义,如“无上法味”、“大涅槃”和“佛性”。而“灌顶”原本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象征统治权力。在密宗中,此仪式则象征着灌输智慧和佛性,去除迷惘,确保佛法的传承不断。
3. 醍醐灌顶的比喻用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醍醐灌顶”这一比喻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意指接受智慧之水的浇灌,如同佛教中的觉悟,或是通过聆听高见而茅塞顿开。例如,白居易在《嗟落发》诗中写道:“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西游记》中也用到此成语来形容人物因听到重要信息而精神大振。
4. 醍醐灌顶的现代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醍醐灌顶”通常用来形容听取精辟深刻的见解后,受到极大的启发。这一表达常用来赞颂别人的言论或建议具有极高的智慧和价值。
5. 醍醐灌顶的近义词
- 发聋振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
- 振聋发聩:同样指用言语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恢复理智。
以上内容条理清晰,时态一致,且保留了原文的含义,同时对文字进行了适当的润色,使得内容更加准确和流畅。2024-06-03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6:59: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醍醐是优质的乳制品,通过提炼得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做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并将其誉为“仙家酒”。由于醍醐的珍贵,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物。2.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常用醍醐来阐述教义。而灌顶在佛教中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据说最早起源于印度。在印度...

  • 在佛教之外,"醍醐"的含义逐渐丰富,如唐诗中的“醍醐灌顶”象征清凉智慧的启发。原是古印度王位继承仪式的“灌顶”在佛教中成为修行晋级的象征,可以是物质如清水,也可以是精神如口诀、经文。弟子在经过"灌顶"后,常常会闭关修炼,这便是成语“醍醐灌顶”中的“醍醐”所寓含的深刻含义,它代表的不仅仅...

  •  唔哩生活 醍醐灌顶的由来是什么?

    2. “醍醐灌顶”的典故源于佛教,指的是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3. 关于“醍”字,在430年前明朝时成书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猪乳能治小儿惊癫、抽风;狗乳能治夜盲症;羊乳的功能是“甘温无毒、补寒冷虚乏、...

  •  百度网友7c1a660d4 请问《醍醐灌顶》出自何典,说的是什么,谢谢了

    典故: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 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例子: 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蒙初《初刻拍...

  •  涂湘灵AM 醍醐灌顶是什么典故

    醍醐灌顶的典故 醍醐灌顶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盘”、“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