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围魏救赵的故事典故为: 背景: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援。 策略:田忌原本打算直接攻打赵国邯郸,但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即攻打魏国都城,迫使庞涓回师解救,从而解邯郸之围。 实施:田忌依计而行,庞涓果然撤军回救魏国。齐...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为: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具体来说,“共敌不如分敌”意为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敌阳不如敌阴”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待其气势衰落时再打击。
围魏救赵的故事典故为: 背景: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援。 策略:田忌原本打算直接攻打赵国邯郸,但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即攻打魏国都城,迫使庞涓回师解救,从而解邯郸之围。 实施:田忌依计而行,庞涓果然撤军回救魏国。齐军在庞涓归途中设伏,魏军在长途行军后疲惫不堪,最终在桂陵被齐军击败。 结果:赵国之围得解,魏军大败,庞涓退回大梁。十三年后,齐魏再战,庞涓再次陷入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因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2025-03-04
球球词典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3:32: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得书文化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二计。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直接攻打力量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他们的力量,再各个击破;主动从正面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从侧面相机奸敌。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这个典故源于公元前353年的战国时...

  •  得书文化 三十六计第二计之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 与其攻击兵力集中的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解析 这一计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是一种避实击虚的策略。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同样道理,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

  • 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为: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具体来说,“共敌不如分敌”意为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敌阳不如敌阴”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待其气势衰落时再打击。围...

  •  唔哩生活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1.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二计。2.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3. 这句话的含义是,攻打力量集中的强敌不如先分散他们的力量,再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露出弱点,再从侧面进攻。4. 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战国时期,魏国...

  •  校易搜全知道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是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膑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