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二计。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直接攻打力量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他们的力量,再各个击破;主动从正面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从侧面相机奸敌。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这个典故源于公元前353年的战国时...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 与其攻击兵力集中的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解析 这一计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是一种避实击虚的策略。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同样道理,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
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为: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具体来说,“共敌不如分敌”意为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敌阳不如敌阴”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待其气势衰落时再打击。围...
1.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二计。2.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3. 这句话的含义是,攻打力量集中的强敌不如先分散他们的力量,再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露出弱点,再从侧面进攻。4. 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战国时期,魏国...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是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膑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