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之誓是指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孟津之誓是一次重要会盟,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所以孟津一渡出自孟津之誓的历史典故。大清朝的送礼可是有规矩的...
1、孟津一渡出自“八百诸侯渡孟津伐纣”这个典故。2、约前1056年周文王称王九年之后病亡,继位的是太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武王掌权之后,回以姜答太公为“师”,负责军事;以弟弟周公旦为主政,负责政务;以召公和毕公为左右助手,出谋划策,以期继续周文王的事业。武王还把都城从文王时的丰迁到了...
孟津一渡出自“孟津之誓”的历史典故。具体解释如下:孟津之誓背景:孟津之誓发生在武王九年,周武王为了伐纣,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大会诸侯。此次大会的规模宏大,据说前来参加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有八百之多,显示了周武王强大的号召力和联盟的实力。孟津之誓内容: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
孟津一渡出自八百诸侯渡孟津伐纣的典故。典故详解:事件背景:在商朝末年,纣王暴政,民不聊生,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反抗。为了共同讨伐纣王,众多诸侯聚集于孟津,准备渡过黄河,发起对商朝的都城——朝歌的进攻。孟津之地:孟津,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地点,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是洛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周武王九年,于孟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诸侯大会,据说参与的首领和诸侯多达八百人。在此大会上,周武王进行了誓师仪式,标志着众多诸侯从此听从周的指挥,为灭商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孟津之誓成为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会盟,其典故“孟津一渡”便源于此次事件。大清朝的送礼文化十分讲究,尤其是外地官员进京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