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典故,100字左右就可

司马昭再次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急忙按照邰正的建议回答,但欲哭无泪。司马昭听后,惊讶道:“这话怎么像邰正说的?”刘禅疑惑地回答:“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周围的大臣们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不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流传下“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100字左右就可
三国时代,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刘禅为此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安排了歌舞表演。当演奏蜀地乐曲时,蜀地旧臣们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思乡的泪水。

而刘禅却表现出麻木不仁,嬉笑自若的态度。司马昭见状,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地。”他的旧臣邰正听到此言,建议刘禅若再被问及,应哭泣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会让他回蜀。刘禅记在心上。

酒宴进行到一半时,司马昭再次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急忙按照邰正的建议回答,但欲哭无泪。司马昭听后,惊讶道:“这话怎么像邰正说的?”刘禅疑惑地回答:“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周围的大臣们大笑。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不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流传下“乐不思蜀”的典故。2024-12-01
球球词典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10-20 16:51: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不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流传下“乐不思蜀”的典故。

  •  ____忆140 乐不思蜀的典故,100字左右就可

    ”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神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

  • 乐不思蜀:刘禅在魏国享受优厚待遇后,对故国已无思念之情,当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地时,他回答“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显示了他对过去的不顾及现状的满足。三顾茅庐: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中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成了后人求才若渴、虚心...

  •  步开济c8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3-5个。简要概述一下,100字左右。

    ” 刘禅乐哈哈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

  • 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三国时期,蜀国在刘备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是一位无能的君主,整日沉迷于吃喝玩乐,将政事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国力迅速衰退。投降: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刘禅为了保命,选择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一大批蜀国的臣子也一同被俘。封赏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