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青鸟传书:这一说法源自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典故。5、飞鸽传书:信鸽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通信,因其传输速度比马匹快得多,而受到广泛应用。6、通信塔:18世纪时,通信塔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需2分钟便可完成信息传递,显示了其快速的传输速度。7、信号旗:船上使用的信号旗...
1、交友典故之杵臼之交。杵臼之交出自《后汉书.吴佑传》。原文:“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意思是交友不嫌贫贱。2、交友典故之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以下是古人有关交友的六个简短典故:杵臼之交:含义:交友不嫌贫贱。出处:《后汉书.吴佑传》。描述公沙穆因贫困而为吴佑佣工,两人在舂米时交谈甚欢,遂结为好友。刎颈之交:含义: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廉颇与蔺相如化解矛盾后,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探枝和风筝传信。鸿雁传书 鸿雁作为通信的使者,这一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候鸟行为特别是迁徙行为的观察。传说,当有人思念远方的亲友,便会寄出一封信函,期盼随着鸿雁的迁徙,能将书信带到亲人的手中。这种象征性的传递方式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远距离沟...
1、俞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琴艺高超,但却无人能懂,直到遇到子期,一个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便成知音,子期离世,伯牙绝弦。2、管鲍之交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