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虎色变的成语典故

这是就连3尺高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人们聚在一起谈话时经常说到虎,却没有谁觉得害怕。”“有一位田夫曾经被老虎咬伤过,只要听到有人说到老虎,他就会被吓得大惊失色(闻谈虎而色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位田夫真正体验过老虎的厉害和被老虎伤害时的危险程度。”说到这里,...
谈虎色变的成语典故
北宋时,有两位非常著名的理学家,他们是兄弟二人,哥哥叫程颢、弟弟叫程颐。程颐,字正叔,18岁时上书皇上,议论天下大事。当时,有许多大臣举荐他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最后,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的校书郎。他实在不能推,只好上任。不久又升任崇政殿说书,这是专门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职务。程颐平生诲人不倦,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程颢和程颐一生留下了丰富著述,这些都被后人收入《二程全书》,他们的学说则被后人称之为“理学”;南宋时朱熹的学说被称为“道学”,由于两家有共同的思想渊源,都是阐发、弘扬孔孟的儒家学说,于是在习惯上,人们便将他们两家的学说通称为“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兄弟二人虽然平生致力于“格物致知”,也就是研究事物原理的大学问,但他们一时一刻也不忽视实践。程颐在谈到实践出真知这一问题时,曾讲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老虎能伤人,这是就连3尺高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人们聚在一起谈话时经常说到虎,却没有谁觉得害怕。”“有一位田夫曾经被老虎咬伤过,只要听到有人说到老虎,他就会被吓得大惊失色(闻谈虎而色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位田夫真正体验过老虎的厉害和被老虎伤害时的危险程度。”说到这里,程颐又将故事引申说:“作学问,无非讲的是治国安民,利国利民的道理,但如果一味地高高在上,而不深入实际去体察民情,无论如何也治理不好国家。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程颐的学说进一步奠定了宋儒实践出真知的理论,对后人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宝贵的一部分。【出 处】宋·程灏、程颐 《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翻译)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

2016-05-1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20:10: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谈虎色变出自哪里

    成语“谈虎色变”出自宋代《二程遗书》卷二上。具体要点如下:来源:该成语源于程颐在谈到注重实践出真知的问题时引用的一个典故。典故内容:故事描述了一个农夫曾被老虎咬伤,后来听到有人说起老虎伤人,他立刻吓得面如土色,而周围的人却毫无反应。含义:成语“谈虎色变”用来比喻一提到某事就紧张害怕...

  •  翡希信息咨询 谈虎色变成语典故

    谈虎色变的成语典故如下:来源:该成语出自宋代《二程遗书》卷二上,由程颐所讲述的一个故事引申而来。故事内容:程颐讲述,有一个田夫曾经被老虎咬伤。当有人谈论老虎会伤人时,众人虽然知道老虎的危险,但并不感到特别害怕。然而,那位曾被老虎咬伤的田夫,一听到老虎就大惊失色,表现出与众人不同的...

  •  校企律说法 谈虎色变

    《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谈虎色变成语故事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说: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因为他有被咬的亲身感受...

  •  翡希信息咨询 谈虎色变主要是什么

    谈虎色变主要指的是一提到老虎或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极度恐惧。具体解释如下:成语含义:一提到老虎,人们就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来比喻一提到某种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极度恐惧。成语来源:宋代的程颢、程颐在《二程全书·遗书二上》中记载了一个农夫曾被老虎伤害的故事,当有人说到老虎伤人时,没有人不感到惊恐...

  •  誉祥祥知识 谈虎色变出自哪里

    谈虎色变这个成语出自《二程全书·遗书二上》。来源故事:在《二程全书·遗书二上》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曾被老虎伤害过,后来只要有人一提老虎伤人,大家无不惊慌,但只有那个农夫的脸色变得特别厉害,因为他亲身体验过老虎的威力。意思解释:这个成语就是说,一谈到老虎这种可怕的事情,人们紧张...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