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呢?

1.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2.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呢?
1.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2.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3.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4.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5.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6.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而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7.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和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太胜。
8.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9.老马识途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10.围魏救赵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窃符救赵
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4.图穷七见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_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班荆道故
班铺开荆:荆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意思是伍举与声子在郑国的郊外相遇,在地上铺开荆条,一起坐下来吃东西,并谈论楚国的事。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2020-12-09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13:53: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3、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

  •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如下:烽火戏诸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拉开序幕。箭射周天子:郑庄公飞扬跋扈,周桓王率大军讨伐,结果被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左肩,自此周王室在诸侯中丧失威严。楚武王僭号: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楚武王...

  • 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

  •  谷艾文艺苑 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

    一、退避三舍 典故概述: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曾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如果将来晋楚交战,他会怎么做。重耳回答说,如果两军相遇,他会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晋文公果然遵守诺言,退避三舍,最终取得了胜利。寓意:退避三舍体现了晋文公的信...

  • 1.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顾后果地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当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时,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无人来援,导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不断。2.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的过程中,得益于管仲的辅佐。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