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20、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
3、刻舟求剑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意: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成语故事如下:退避三舍:源于晋文公重耳的承诺。流亡期间,他受楚成王款待,许诺若两国交战,晋军将后退九十里(三舍)。城濮之战中,重耳遵守诺言,令晋军后撤,最终以退为进击败楚军。此成语体现诚信与战略智慧,成为后世军事外交的经典案例。一鸣惊人:楚庄王即位初期...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