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是什么?

人们常用“纸上谈兵”来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人。社会上重言谈轻行动者不乏其人,“谈”则唾沫四溅,滔滔不绝,“做”则纸上画饼而已,甚者畏首畏尾,虽消耗人力物力,却无成效。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齿乞率兵进攻赵国属地长平。守...
“纸上谈兵”的典故是什么?
人们常用“纸上谈兵”来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人。社会上重言谈轻行动者不乏其人,“谈”则唾沫四溅,滔滔不绝,“做”则纸上画饼而已,甚者畏首畏尾,虽消耗人力物力,却无成效。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齿乞率兵进攻赵国属地长平。
守军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廉颇,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有利的作战条件,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以逸待劳,伺机而动。秦军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赵军却坚守不出。秦军也无可奈何。王齿乞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谋士范雎向秦昭襄王献计说:“要打败赵国,必须使用反间计,先让赵国把廉颇调回去。”于是,秦国派人在赵国四处散布流言说:“秦国就是怕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老了不中用,现在连出营作战都不敢,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听信了流言,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齿乞,他不过是第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准备调回廉颇,让赵括顶替他驻守长平。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并非大将之才,不可重用。”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贝儿子去。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赵括这孩子把用兵仗看作儿戏一样,谈起兵法来,就目中无人。将来大王如果用他为大将的百话,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但赵王不听劝告,坚持让赵括代替廉颇与秦国作战。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他把廉颇制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完全改变了廉颇对付秦国的作战策略,照搬兵书上的条文,认为应该争取主动,立即向秦军大举进攻。秦国得知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后,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作战。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先故意打了几次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两万多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捣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尝到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应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乱箭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最后全部被秦军活埋。四十万赵军就这样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2020-06-1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6:18: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了解其典故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其典故如下:1. 出处与背景: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大将名叫赵奢,其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对用兵打仗之事头头是道。2. 赵括的能力与缺陷: 赵括虽然熟读兵法,但...

  •  文暄生活科普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了解其典故

    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

  •  翡希信息咨询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背景: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展开激战。秦军攻占野王,使得上党地区形势危急。韩军将领不愿投降秦国,选择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救援,但长平和上党均已被秦军占领,廉颇采取了坚守策略。起因: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利用赵括的年轻和缺乏实战经...

  • 纸上谈兵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典故。其主要描述了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虽然对军事理论十分熟悉,但缺乏实战指挥经验。在长平之战中,赵括仅仅停留在纸上空谈,结果招致失败,成为后来被视为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来源。它用来警示人们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实际行动,空有学问却缺乏实践能力是不堪大用的。现在常常...

  •  翡希信息咨询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介绍

    纸上谈兵的典故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虽然熟记兵法,但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导致战败的故事。背景: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的大将,通晓兵法且英勇善战。赵括从小喜欢兵书,对兵法倒背如流,甚至有时连赵奢都辩不过他。然而,赵奢却认为赵括只是纸上谈兵,在实战中并无用处。发展:在公元前260年的秦、赵...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