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锦才】 明 ·高启:“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夺锦袍】 宋·陆游:“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金 ·元好问:“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夺锦袍。”【赌锦袍】 唐·罗隐:“分茅裂土才三十,犹拟回头赌锦袍。”【诗成夺袍】 宋·严日益:“沉香亭北雉尾高,诗成先夺云...
夺袍,这一成语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形容在诗文竞赛中获胜的情景。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通过诗文竞赛来展示才华,其中“夺袍”便是这类竞赛中获胜者的象征。这些竞赛不仅考验文人的文学功底,更是他们展示才情的重要平台。古代的诗文竞赛通常会设置一系列题目,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其中不乏“惜...
3. 夺席之才:用来赞誉学识渊博、雄辩有力的人。典故来自东汉的戴凭,他在朝会上以辩才夺得五十多个席位。4. 柳絮高才:形容女子有诗才,典故出自东晋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她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飞雪,得到谢安的赞赏。5. 扫眉之才:用来指有文才的女子。典故来自唐朝的薛涛,她以出众的才华和...
后人用“夺锦之才”或“夺袍之才”,称文采出众之人。七步之才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
1.《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武后游洛南龙门_诏从臣赋诗_左史东方虬诗先成_后赐锦袍_之问俄顷献_后览之嗟赏_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二、引证解释⒈亦称“夺锦”。引《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武后游洛南龙门,_从臣赋诗,左史东方_诗先成,后赐锦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