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论语的典故

1.成仁之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27.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2.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
源自论语的典故
1.成仁之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27.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2.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于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3.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5. 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6.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7.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8.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9.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2021-01-16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2021-01-16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9:53: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五、富贵浮云出自《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

  •  唔哩生活 祸起萧墙典故是怎么来的?讲的是谁的故事?

    祸起萧墙这一典故源自《论语·季氏》,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季氏的故事。季氏准备攻打附庸国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季路向孔子报告了这一消息。孔子对颛臾的地理位置和与鲁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颛臾是先王封立的东蒙主,位于鲁国疆域之中,是国家的臣子,不应攻打。冉有辩称颛臾坚固且靠近费地,不占领...

  •  宜美生活妙招 祸起萧墙的典故从何而来

    “祸起萧墙”的典故来源于《论语·季氏》。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一、出处与原文 “祸起萧墙”这一典故直接出自《论语·季氏》中的一句话:“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句话是孔子对鲁国大夫季孙氏可能面临的忧患所发表的评论。二、典故含义 字面意思:萧墙,是古代宫室内...

  •  翡希信息咨询 祸起萧墙典故是怎么来的?讲的是谁的故事?

    “祸起萧墙”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季氏》,讲的是季家兄弟的故事。具体解释如下: 出处:“祸起萧墙”这一成语直接来源于《论语·季氏》中的原文:“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是孔子在教训他的学生子路和冉求时所说的话。 故事背景:孔子提到,季家兄弟在国内面临的问题比边区...

  • “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出自《论语》。详细解释如下:该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论语》。这一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井水和河水不会相互侵犯,彼此界限分明。深层含义则是比喻各自处理自己的事情,不互相干扰或者侵犯彼此的界限。在《论语》中,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哲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人们...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