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论语的典故

1.成仁之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27.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2.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
源自论语的典故
1.成仁之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27.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2.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于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3.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5. 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6.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7.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8.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9.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2021-01-16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2021-01-16
球球词典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8-22 11:31: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誉祥祥知识 求“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的典故!

    “欲速则不达”源于《论语》中的故事。典故解释:故事背景:该典故源自中国古代,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们正在讨论为仕之道,有一位弟子迫切希望得到速成之法,希望能够快速取得显著进展。他希望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以达到贤者的境界。面对这样的渴求,孔子说出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

  •  翡希信息咨询 祸起萧墙的典故从何而来

    “祸起萧墙”这一典故来源于《论语·季氏》中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来源:该典故直接出自《论语》中的这一句话,是孔子对鲁国大夫季孙氏的一种忧虑和警告。含义:原本指祸乱发生在季孙氏的家族内部,即“萧墙之内”。后来,这一成语被用来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或者身边的人带来...

  •  宜美生活妙招 求仁得仁典故

    “求仁得仁”的典故源自《论语·述而》中孔子对伯夷和叔齐的评价。典故背景:伯夷和叔齐是两位古代贤人,他们对周武王伐纣之事持有异议,认为那是以暴易暴,因此拒绝接受周朝的粮食,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孔子高度赞扬了伯夷和叔齐的行为,认为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仁的观念,追求的是仁德的最...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典故源自《论语·颜渊》。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来源:这句话原句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最早出现在《论语·颜渊》中,用以形容孔子所阐述的君子言论的严肃性和承诺的不可反悔性。象征意义:“驷马”在古代象征着快速行驶的四匹马拉的车,这里用以比喻一旦言辞出口,...

  •  翡希信息咨询 祸起萧墙的典故从何而来

    出处:该典故直接出自《论语·季氏》中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句话。含义:指祸乱发生在家里,通常用来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或者身边的人带来灾祸。这里的“萧墙”是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借指内部。这一典故常用于形容组织、团体或国家内部出现的纷争和祸乱,强调问题往往源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