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典故源于《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鲁国的王子朝发动军队攻打瑕与杏,两城的守军溃败。郑国的国君郑定公前往晋国,他手下的大臣子大叔相见晋国的范献子,谈及了王室的现状。子大叔以“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来表达了对王室衰败的忧虑,同时也指出小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成语的语意源自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具体来说:语意来源:该成语的语意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在这段文字中,顾炎武区分了“亡国”与“亡天下”的概念,并明确指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即保卫天下,即便是地位低下...
在《痛史》等历史作品中,展现了南宋灭亡、元军入侵时期,文天祥等忠臣士英勇抗元的故事,这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在历史事件中的具体实践。综上所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感,也提醒着现代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有责任为国家的...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国之兴亡,肉食者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兴亡,是每个匹夫的责任,而国家的决策和兴亡,则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国家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句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当时明朝已经灭亡,随后是清朝建立。顾炎武认为,明朝灭亡,仅仅是换了一个皇帝,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以儒学为思想指导的统治方式并没有改变,这叫亡国;但是清朝的统治,不仅要换一个皇帝,而且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