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的典故有哪些?

起因:秦王想借十五座城骗取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完璧归赵粉碎了秦王的骗局,得到了提拔;在渑池会上,秦王又侮辱赵王,蔺相如机智地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又被提拔重用,职位比廉颇高。经过:廉颇想方设法刁难蔺相如,但蔺相如再三回避感动了廉颇。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
廉颇和蔺相如的典故有哪些?
、完璧归赵

起因:赵惠文王作国君的时候,得到楚国的一块宝玉枣和氏璧。

经过:贪得无厌的秦昭襄王听到这个消息,派人送信给赵王,愿意拿十五个城池换这块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当,地位低下的蔺相如毅然承担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结果:蔺相如大智大勇,“完璧归赵”,举国称赞,被赵王破格提升为上大夫。

2、渑池之会

起因: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免除后顾之忧,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经过: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

结果: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咸阳为赵王祝寿,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3、负荆请罪

起因:秦王想借十五座城骗取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完璧归赵粉碎了秦王的骗局,得到了提拔;在渑池会上,秦王又侮辱赵王,蔺相如机智地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又被提拔重用,职位比廉颇高。

经过:廉颇想方设法刁难蔺相如,但蔺相如再三回避感动了廉颇。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2022-12-3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2:37: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头条 概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个故事

    2.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犹豫不决,于是蔺相如自告奋勇,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秦昭襄王得到璧后,并未履行承诺。蔺相如以性命相搏,终于迫使秦王归还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3. 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在渑池会面。在宴会...

  •  阿房宫赋W9 廉颇和蔺相如的典故有哪些?

    1、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

  • 3、负荆请罪 起因:秦王想借十五座城骗取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完璧归赵粉碎了秦王的骗局,得到了提拔;在渑池会上,秦王又侮辱赵王,蔺相如机智地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又被提拔重用,职位比廉颇高。经过:廉颇想方设法刁难蔺相如,但蔺相如再三回避感动了廉颇。结果:廉颇负...

  •  侨中黄建成 廉颇、蔺相如的典故有哪些?

    1、完璧归赵 【拼音】: 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举例造句】: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

  •  桥琦运qj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

    《绳池会面》: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渑池会面,秦王让赵王鼓瑟,并叫人 记下,蔺相如秦王侮辱赵王,就逼秦王击岳,也叫人记下,为赵国和赵王挽回 了颜面。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负荆请罪》:廉颇很不服气,相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处处避着廉颇,廉 颇知道蔺相...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