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英未嫁”出自何处?有什么典故?

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罗秀才啊,你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 ”罗隐便写了这首诗送她。可见罗隐...
“云英未嫁”出自何处?有什么典故?
云英者,妓女也。还得从罗隐说起。罗隐,字昭谏。新登人。生活在晚唐及五代初期。在晚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投靠盘踞江浙的吴越王钱镠,在那里官做到盐铁发运副使,奏授司勋郎。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四海知名。后梁的朱温还来挖他,叫他去做谏议大夫,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没有去。南唐的李氏王朝派使者来吴越,吴越的人问使者见到罗给事(罗隐,给事是官名)没有?使者说没见,也不知道这个人。吴越的人很诧异说:“四海闻罗,江东何拙之甚?!”用现代话表述:知名度这么高的罗隐,四海都闻名,而你们南唐人却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吗?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为金榜无名,所以不知。”你看,重文凭,重学位之风,自古有之。你罗隐没考上进士,别人就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说不定这位使者是有意这么说,蔑视罗隐无功名。

这就落归到罗隐的一首七绝: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罗秀才啊,你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 ”罗隐便写了这首诗送她。可见罗隐未去吴越前的潦倒。顺便说说,秀才是对入学读书人的尊称,不是一级功名,所以罗隐还是白丁。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咸通十二年,871年),见黜礼部,旅况穷途,于钟陵再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写下其代表作《嘲钟陵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云英未嫁”即出于此。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钦贤罗家(今城阳乡)人。

罗隐“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咸通元年(860)入亦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恃才傲物,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遂致十试不第。期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一度任衡阳县主簿。但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77),经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钱镠。惧不见纳,乃叶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钱览诗会意,待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及钱镠授为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谢表,语有夸耀浙西之繁富。罗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见荒凉景象,竟免加征之患。钱镠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罗隐作诗讽之,鱼亦捐免,民受其惠。

朱温称帝后,召罗隐为谏议大夫,不就,且劝钱举兵讨伐,以为“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钱镠虽不能用,心感其义,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迁盐铁民运使。

梁开平三年(909)十二月病逝,葬于钱塘定山乡之徐村(今杭州西湖区)。

罗隐工诗能文,与陆龟蒙、皮日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著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储所藏罗隐行书数种,称其有“唐人典型”。2008-07-17
  引申自自《赠妓云英》中的诗句“我未成名君未嫁”。
  典故是:妓女云英嘲弄罗隐未考取功名,于是罗隐用该诗句回敬了妓女云英,嘲讽年纪老大的妓女云英也尚未嫁人。
  1、原文
  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2、译文
  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春,又见到云英轻盈的掌上身。
  当年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难道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2016-02-18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咸通十二年,871年),见黜礼部,旅况穷途,于钟陵再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写下其代表作《嘲钟陵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云英未嫁”即出于此。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钦贤罗家(今城阳乡)人。
罗隐“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咸通元年(860)入亦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恃才傲物,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遂致十试不第。期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一度任衡阳县主簿。但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77),经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钱镠。惧不见纳,乃叶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钱览诗会意,待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及钱镠授为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谢表,语有夸耀浙西之繁富。罗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见荒凉景象,竟免加征之患。钱镠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罗隐作诗讽之,鱼亦捐免,民受其惠。
朱温称帝后,召罗隐为谏议大夫,不就,且劝钱举兵讨伐,以为“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钱镠虽不能用,心感其义,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迁盐铁民运使。
梁开平三年(909)十二月病逝,葬于钱塘定山乡之徐村(今杭州西湖区)。

罗隐工诗能文,与陆龟蒙、皮日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著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储所藏罗隐行书数种,称其有“唐人典型”。2008-07-17
云英者,妓女也。还得从罗隐说起。罗隐,字昭谏。新登人。生活在晚唐及五代初期。在晚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投靠盘踞江浙的吴越王钱镠,在那里官做到盐铁发运副使,奏授司勋郎。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四海知名。后梁的朱温还来挖他,叫他去做谏议大夫,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没有去。南唐的李氏王朝派使者来吴越,吴越的人问使者见到罗给事(罗隐,给事是官名)没有?使者说没见,也不知道这个人。吴越的人很诧异说:“四海闻罗,江东何拙之甚?!”用现代话表述:知名度这么高的罗隐,四海都闻名,而你们南唐人却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吗?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为金榜无名,所以不知。”你看,重文凭,重学位之风,自古有之。你罗隐没考上进士,别人就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说不定这位使者是有意这么说,蔑视罗隐无功名。2008-07-17
“云英未嫁”出自何处http://baike.baidu.com/view/45416.htm2008-07-1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3:58: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云英未嫁”出自何处

    “云英未嫁”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嘲钟陵妓云英》。具体解释如下:出处背景:该诗描绘了罗隐与一名叫云英的歌妓之间的故事。罗隐科考屡次不中,路过钟陵时结识了云英。十余年后重逢,云英直接询问罗隐为何还是布衣,这让罗隐心中不悦,随即写下这首诗。诗句内容:“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

  •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

  •  湖北倍领科技 “云英未嫁”出自何处

    唐罗隐的《嘲钟陵妓云英》描绘了一个文人与歌妓之间的故事。罗隐科考屡次不中,路过钟陵时结识了一名叫云英的歌妓。十余年后,罗隐再次经过钟陵,与云英重逢,感慨万千。云英直接问罗隐为何还是布衣,这一问让罗隐心中不悦,随即写下这首诗回赠。诗中表达了两人境遇相似,都未能功成名就。罗隐在诗中写道...

  •  百度网友38534ea70 云英未嫁中什么是云英,有典故吗?解释细一点!

    “云英”是个人名,后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云英未嫁”典故:罗隐一生怀才不遇。他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

  •  宜美生活妙招 云英未嫁后世用典

    文学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云英未嫁常常被用来借指未婚的女子,或者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例如,苏轼的《南歌子·雨暗初疑夜》中,通过描绘雨后景象,暗含了对爱情的期盼,其中的“蓝桥何处觅云英”便是对这一典故的巧妙运用。文化传承:云英未嫁后世用典,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也...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