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用典故的含义

引出第三层的意思。3、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用典故的含义
1、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而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却因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不能回去。“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2、作者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他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自己也没有办法。其表达的意思是,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引出第三层的意思。
3、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扩展资料【典故一】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典故二】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典故三】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翻译: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2020-06-09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8 03:12: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武汉誉祥科技 分析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所用典故流露出词人怎么样的思绪和心境

    在赏心亭上,辛弃疾所见之景,辽阔楚天,千里清秋,浩浩长江,无际天边,展现了一幅壮阔的画卷。这里,无边的秋色与奔腾的江水,既描绘了自然之景,也隐喻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不仅展现了落日西沉、孤雁哀鸣的凄凉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词人的孤寂心境。落日...

  •  谷艾文艺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创作背景是:公元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这首词。对该词的赏析如下:上片写景,寓情于景:开头...

  •  誉祥祥知识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的主旨是什么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佼佼者,其深刻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各种矛盾,展现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词中不仅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作者以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将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巧妙融合,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即便在今天,读者依然能从中...

  •  考试资料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了哪些典故?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运用了三个典故: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桓温的感叹。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显示了作者不谋私利的品德抒发了作者功业无成的慨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运用了三个典故: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桓温的感叹。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显示了作者不谋私...

  •  梦之缘文化 赏析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登上高高的建康赏心亭,眼前重峦叠嶂,有的山像美人头上佩戴的玉簪,有的山峦像美人头上高挽的发髻。望着眼这茫茫的壮美山河,回想着它已落入异族人的手中,不仅悲从心生,“献愁供恨”。“献愁”,国土沦丧,家破国亡,愁猴年马月王师方能北定中原恢复失地;“供恨”的是,自己有家不能回...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