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成语典故,少于50个字!

马首是瞻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悼公联合十二个诸侯国进攻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荀偃原本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必定会惊慌失措,然而景公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反而不惧,并不想求和。荀偃无奈之下,决定准备作战,他向全军将领宣布命令:“明天早晨鸡鸣时,开始驾车出发。各军都...
关于马的成语典故,少于50个字!
马首是瞻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悼公联合十二个诸侯国进攻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荀偃原本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必定会惊慌失措,然而景公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反而不惧,并不想求和。荀偃无奈之下,决定准备作战,他向全军将领宣布命令:“明天早晨鸡鸣时,开始驾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时,全军将士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决定行动的方向,我奔向哪里,大家就跟着奔向哪里。”

然而,荀偃的下军将领对此命令感到不满,认为荀偃的指令过于专横,便反驳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从他?如果我们荀偃马头向西,我偏向东行。”将领的副手则表示服从:“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于是他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行进。这样一来,全军顿时陷入混乱。

荀偃失去了下军,仰天长叹:“既然命令无法执行,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一交战必定让秦军占优势。”他只好下令全军撤退。此事件后,"马首是瞻"成为形容随人指挥,听命行事的成语。

马首是瞻一词寓意着在领导或权威面前,人们应当遵循其指示,听从其指挥。这个故事反映了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统一指挥和协调行动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马首是瞻"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军事指挥,还常被用来比喻在政治、商业等各领域中,人们应当听从权威的指导,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

荀偃的教训告诫人们,在团队合作中,保持一致性和执行力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团队的失败。同时,这一成语也警示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领导力,才能确保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首是瞻"这一成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被广泛引用,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循的原则之一。

这个故事和成语不仅仅反映了古代军事指挥的艺术,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团结一致、听从指挥是成功的关键。2024-12-02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3 21:18: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丹诏飞浩 关于马的成语典故,少于50个字!

    马首是瞻 春秋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 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荀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荀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

  •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放出几匹老马,只见它们在狭窄的山谷中从容不迫地行走,不一会儿便带领众人走出困境。这一经历后,后人将此典故编成诗句:“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此故事不仅展示了老马的智慧,也反映了管仲的谋略与见识。它告诫人们,在面...

  •  爱创文化 有关马的成语加历史典故

    成语是:老马识途,一马当先,一马平川,千军万马,单枪匹马,马到成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革裹尸,悬崖勒马,万马奔腾.历史典故:田忌赛马 关羽的赤兔马 老马识途 伯乐相马 按图索骥 亲,新的1年开始,祝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

  • 成语典故塞翁失马如下: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是:塞翁失马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

  •  校易搜全知道 与马有关的成语典故

    此外,还有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古代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丢失了一匹马,但最后却因为这匹马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乐观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