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钜鹿(今河北广宗 县)有一个叫路温舒的人,家里十分贫穷,父亲没钱让他读书,只好让他给人家放羊。失去学习的机会,路温舒虽然很难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他向别人借书,可这样不方便。有一天他放羊的时候,发现河边有一种叶子很宽的蒲草,编成了一张席子,然后把借来的书抄下...
5. 路温舒的“截蒲为牒”故事。汉代路温舒利用蒲草编制蒲简,用以学习,后人用“截蒲”指勤学。6. 祖狄的“三余读书”典故。三国时期,祖狄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后人用“三余”指空闲时间。7. 张芝的“临池学书”故事。东汉张芝苦练书法,终成书法大家,后人用“临池学书”形容勤学。8. 孙...
据蒙学经典《三字经》中描述,西汉时期,公孙弘以及董仲舒的弟子路温舒早年皆因家贫而买不起书。于是路温舒便将书抄于蒲草之上,而公孙弘则在自己牧猪的竹林中砍伐竹子削成竹简,将内容抄于竹简上。虽然他们二人没有书,但是却不忘勤奋勉励。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讲的是西汉人路温舒用蒲草编成席子用来抄书;公孙弘自己制作竹简用来抄书。他们的生活都很贫苦,没有钱来买书,但是自己却能做到勤奋自勉、刻苦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彼不练,自勤奋。”讲的是汉代时期的孙敬为了防止自己读书时打瞌睡,把头发吊在了房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犯困...
如《贾谊传》增加了《治安策》,《晁错传》增加了《贤良策》、《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邹阳传》增补了《讽谏吴王濞邪谋书》,《路温舒传》增收了《尚德缓刑疏》,《公孙弘传》增补了《贤良策》等文章。在韩信、楚元王、肖何、卫青、石庆及公孙弘等传中增加了一些史实。此外,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