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二度是出自哪个典故?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梅开二度是出自哪个典故?
梅开二度

唐代肃宗年间,中原某地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

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中原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参考资料:http://202.116.32.230/bbs/viewthread.php?tid=95602007-09-20
  “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后京剧、越剧、评剧均有改编和演出)。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祝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
  “梅开二度”是一赞美用语,它象征美好和幸福,它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但现在该成语有滥用之嫌。
  “梅开二度”来自一出戏曲《二度梅》其中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好为父亲报仇。
  一日,盛开的梅花被夜晚的风雨吹打得凋谢了。陈日升带梅良玉诚恳地再拜,祈求让梅花重开。诚心感动天地,结果真的满园芬芳,梅开二度!这是个吉兆,梅良玉最终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和陈日生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在唐代肃宗年间,有位美女叫陈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陈杏元在万分不愿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最终大团圆结局,陈杏元与梅良玉成婚,这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当日重开,因此便有了「梅开二度」这成语。2015-12-20

2020-04-29
  “梅开二度”是一句成语,原意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
  唐代肃宗年间,邯郸城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她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
  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2015-12-13
梅开二度是古语来的,指同一件事做第二次。在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员进两个球也被称为梅开二度.
在唐代肃宗年间,有位美女叫陈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陈杏元在万分不愿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最终大团圆结局,陈杏元与梅良玉成婚,这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当日重开,因此便有了「梅开二度」这成语。

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239758.html?fr=idrm2007-09-20
就是一个球员进在一场比赛进两个球 就叫梅开二度`~

要是一个球员进三个球那就叫帽子戏法`~~~~明白?

梅开二度是古语来的,指同一件事做第二次。
在唐代肃宗年间,有位美女叫陈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陈杏元在万分不愿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最终大团圆结局,陈杏元与梅良玉成婚,这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当日重开,因此便有了「梅开二度」这成语。2007-09-20
梅开二度是古语来的,指同一件事做第二次。
在唐代肃宗年间,有位美女叫陈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陈杏元在万分不愿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最终大团圆结局,陈杏元与梅良玉成婚,这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当日重开,因此便有了「梅开二度」这成语。2007-09-20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8:02: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梅开二度的典故由来

    “梅开二度”的典故由来出自传统戏曲剧目《二度梅》。以下是关于“梅开二度”典故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戏曲《二度梅》讲述了主人公梅良玉因父亲被奸臣陷害而历经坎坷的故事。他被救出后寄居在父亲的好友陈日升家中,陈日升待他如亲生儿子。梅开二度的情节:一日,陈日升带梅良玉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

  •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梅开二度的典故由来

    成语梅开二度,意思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出自《邯郸武灵丛台》。“梅开二度”是一赞美用语,它象征美好和幸福,它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但该成语有滥用之嫌。“梅开二度”来自一出戏曲《二度梅》其中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陈视梅良玉...

  •  湖北倍领科技 "梅开二度"的典故是什么?

    “梅开二度”这一成语源于《二度梅》戏曲,讲述主人公梅良玉的父亲被奸臣陷害,幸得救后寄居陈日升家。陈视梅良玉如己出,常带他至花园梅树边祭拜。梅良玉发誓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为父报仇。一日风雨吹落梅花,陈带梅良玉祈求梅花重开,感动天地,梅树果然再开,寓意好事再现。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源...

  •  谷艾文艺苑 成语“梅开二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梅开二度”含义详解

    成语“梅开二度”确实有其历史典故,主要源于古代小说《二度梅》。其含义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通常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称为“梅开二度”。历史典故:- 来源:成语“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该书讲述了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 故事梗概:梅良玉的父亲被...

  • 在唐代肃宗时期,中原一地有一位名叫陈杏元的女子,她家有一株梅花树,正值花开季节,香气四溢。然而,某天梅花树突然凋零,令陈杏元深感困惑。此时,她的父亲派来了一位书童,名叫梅良玉,他聪明过人,实为被奸臣迫害的忠良之后。梅花的凋零,似乎预示着梅良玉的不幸。陈杏元内心对梅良玉产生了难以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