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用典故是间接。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等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愿望或情感。作品中的“典故”有一定的理解,要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诗句所表达的新的含义。常见...
”直接引用“杜康”,典出中国古代传说:杜康是历史上第一个造酒的人,在诗词里也做酒的代称。用 “杜康”解忧,正引出了深忧难解。2、暗用典: 又称“间接用典”,即把将要表达的意思暗含在典故之中,以隐 喻象征的手法出之,或是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婉转自然地表达出来。 例如:贺知章的《咏柳》...
引用: 定义:引用是指在古诗词中直接援引前人的诗句、文辞或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表达效果或文化内涵。 特点:引用通常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权威性、说服力或文化底蕴,同时也可借前人之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示例:曹操的《短歌行》中六句引用《诗经》之句,巧妙融入,正面解读,展现了曹操对《诗经》...
化用是指创作时对原有典故或诗词进行改编,而非直接引用原文,这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例如,《行路难(其一)》中,李白所写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便是化用了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姜太公吕尚,曾于渭水磻溪垂钓,终遇周文王,助其灭商;而伊尹,则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过,后被商汤...
正用:直接引用文章中的典故,如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蓬莱文章建安骨”。 反用:取典故所述之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的“蜀道登天”反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 虚实结合 定义:在诗歌中将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