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雁足传书

关于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雁足传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雁足传书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以正史的身份出使北方的匈奴族。2、因那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不和,匈奴以为汉朝软弱可欺,便借故将苏武等人扣留下来。3、匈奴软硬兼施,都无法使苏武...
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雁足传书

关于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雁足传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雁足传书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以正史的身份出使北方的匈奴族。
2、因那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不和,匈奴以为汉朝软弱可欺,便借故将苏武等人扣留下来。
3、匈奴软硬兼施,都无法使苏武屈服。
4、于是,便让苏武在北海牧羊。
5、孤苦伶仃,生活艰辛。
6、苏武只能靠吃野菜度日。
7、但苏武心念祖国,坚贞不屈。
8、十多年过去了。
9、汉昭帝即位后,对匈奴实行了和亲的政策,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开始缓和。
10、汉昭帝想起了苏武等人,要求放回苏武等人,但匈奴却对汉朝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11、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
12、苏武当年的一个随从设法见到了汉使,告诉他,苏武并没有死,而且日夜思念汉朝,恳请汉使想想办法。
13、汉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决心要让苏武回国。
14、于是,他对匈奴的首领单于说:大汉天子在林苑打猎,射到了一只大雁。
15、这只雁的腿上挂着一封信,明明白白地告诉天子,苏武现在在你们这儿牧羊。
16、请您让他来相见,与我一起回朝吧!”单于听了,大吃一惊,只好承认了真情,同意放苏武回汉。
17、历尽艰辛的苏武终于回到了家乡。
18、后来,“雁足传书”这一典故,用来指书信或信使。
19、雁足传书雁足传书,成语,典故名,典出《汉书·苏武传》。
20、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
21、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
22、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
23、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2024-04-09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04:07: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文暄生活科普 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

    在古代,书信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是流传最广的两种。前者源于《汉书·苏武传》,讲述的是苏武被扣匈奴时,通过一只系有帛书的雁传递消息的故事。据说,元朝时期,郝经也曾经利用雁足传书的方式,向元主传递求救信息,最终促成了宋朝的灭亡。而“鱼传尺素”的典故则出自...

  •  文暄生活科普 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

    雁足传书与鱼传尺素,是古代中国流传下来的两个富有诗意的典故,象征着书信传递的智慧和情感。苏武在匈奴的困厄中,汉使借助大雁的足部系带传递了他尚存的消息,揭示了"雁足传书"这一传奇。这表明,即使在遥远的异地,大雁也能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桥梁。同样,"鱼传尺素"源于古时将信件藏于鱼腹或以鱼形...

  •  海南加宸 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

    雁足传书鱼传尺素,是中国古代传递书信的浪漫典故。一、典故概述 在古代,人们因地域遥远、交通不便,常借助飞雁传书、鲤鱼传递书信的隐喻,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问候。其中,“雁足传书”与“鱼传尺素”是两种典型的表达形式。二、雁足传书 “雁足传书”的典故源自古...

  • 1、雁足传书: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2、鱼传尺素: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

  • 18、后来,“雁足传书”这一典故,用来指书信或信使。19、雁足传书雁足传书,成语,典故名,典出《汉书·苏武传》。20、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21、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22、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23、后遂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