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桥的邯郸学步典故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忘掉了自己原先怎样走路,不过他却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样子。庄子说,他最终是爬着回到燕国的。赵国人幽默地把他观察学习走路地这座桥叫做学步桥,
学步桥的邯郸学步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仔细观察赵国都城内来来往往的人,观察他们的步伐、步法、摆手的姿势,甚至是身躯的摆动。他的观察不可谓不仔细,于是他开始模仿,他的模仿不能说不用心,可是他总是学得不象。他很苦恼,于是他坐在城北的小桥边苦苦思索。看着如织的人群,小伙子迷茫了,为什么自己总是学不会他们那动人的姿态呢?或许是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已经习惯了自己走路的方式?他下定决心忘掉自己怎样走路,从新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忘掉了自己原先怎样走路,不过他却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样子。庄子说,他最终是爬着回到燕国的。赵国人幽默地把他观察学习走路地这座桥叫做学步桥,这一传就是两千年。桥西的路口,现代人雕了一个燕人学走路的雕塑供大家观赏,这个故事也就成了“邯郸学步”的典故出处。小石桥两侧的栏杆上比较粗糙地雕着各种成语故事:胡服骑射、指鹿为马、黄粱美梦……其中有块比较特殊的雕刻,一个画面同时体现出了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引出的是一段战国时赵国最危急时候的故事。秦国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再次进攻时,赵国根本就没有可战之士,秦军一下围住了首都邯郸。老将廉颇带领老弱上城守护,平原君赵胜准备挑选二十个门客跟他一起去魏楚求救兵。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要求跟随,平原君说“先生啊,你在我这里两年了,没表现出什么能力啊。”毛遂说:“我就象锥子,你把他放进袋子,他就冒出来了。”平原君带上了他,于是他在楚庭说服了楚王出兵,为解救邯郸之围立了大功。平原君事后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从此以上宾礼待毛遂。“毛遂自荐”和“三寸之舌”这两个成语也就流传下来了。

2016-05-2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4:22: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邯郸学步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唐代诗人李白还曾用此典故写出“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名句。如今,邯郸市区跨沁河两岸有座石拱桥叫“学步桥”,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命名的。

  • 赵国人幽默地把他观察学习走路地这座桥叫做学步桥,

  •  宜和美说车 邯郸学步和学步桥?怎么回事啊!

    邯郸学步是一个成语,而学步桥是与之相关的一个地点。邯郸学步: 含义:指到邯郸学走路,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邯郸”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出处: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邯郸学走路,结果不但没学会,还把自己的走法忘...

  •  念水彤4c 邯郸学步的典故

    邯郸学步的典故 篇1 成语故事“邯郸学步”出自燕国时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盲目的模仿别人,只会让自己失去原来的自己,要坚信你也是最棒的!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

  •  冬雪568 以邯郸学步的历史古典为桥梁(学步桥)命名有什么作用

    取名“学步桥”是根据《庄子·秋水》篇记载“邯郸学步”的典故借题于此。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据《邯郸县志》载: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咫尺天涯,交通极为不便。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石拱桥。《邯郸学步》是《庄子》寓言选读里的一个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