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意思?置之死地而后生典故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发生在汉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徐晃、王平、黄忠和赵云。原文如下: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
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意思?置之死地而后生典故介绍
徐晃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年在河东郡当小吏,后来讨伐贼寇立功升为骑都尉。董卓被杀以后,郭汜和李傕杀入长安,徐晃则护送汉献帝至洛阳。因为徐晃护驾有功,又被汉献帝封为都亭侯。等曹操入住朝廷击败杨奉后,徐晃选择效力曹操,并且在曹操手下立下诸多战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和徐晃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发生在汉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徐晃、王平、黄忠和赵云。原文如下:
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晃曰:汝可引步军拒敌,看我引马军破之。遂令搭起浮桥,随即过河来战蜀兵。却说徐晃引军渡汉水,王平苦谏不听,渡过汉水扎营。黄忠、赵云告玄德曰:某等各引本部兵去迎曹兵。玄德应允。二人引兵而行。
忠谓云曰:今徐晃恃勇而来,且休与敌;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两路击之可也。云然之,各引一军据住寨栅。徐晃引兵从辰时搦战,直至申时,蜀兵不动。晃尽教弓弩手向前,望蜀营射去。黄忠谓赵云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军必将退也:可乘时击之。言未已,忽报曹兵后队果然退动。于是蜀营鼓声大震:黄忠领兵左出,赵云领兵右出。两下夹攻,徐晃大败,军士逼入汉水,死者无数。晃死战得脱,回营责王平曰:汝见吾军势将危,如何不救?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杀后,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来到汉中。徐晃作为大军先锋,与副将王平一起进至汉水。徐晃决定背水列阵,遭到王平的质疑。不过,徐晃却坚持己见,渡过汉水与赵云、黄忠交锋。赵云与黄忠分兵进攻徐晃,徐晃不敌,损失惨重。事后,徐晃责怪王平没有率部前来支援,王平这认为一旦自己增援,自己的营寨必将失守。徐晃大怒,想杀了王平。王平连夜火烧营寨,之后渡过汉水向刘备投诚。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徐晃口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意为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孙子兵法》中的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小说中提到的徐晃兵败汉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徐晃传》载: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徐晃在汉中之战中表现出色,从而得到了假节的权力。如果徐晃如想小说所言在汉水惨败,曹操就不可能会徐晃进行褒奖。
小说中提到王平背叛曹操投靠刘备一事,虽然是历史的真实,但其中也有虚构的成分。《三国志·王平传》载:(王平)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王平归顺刘备是真,但并不是因为与徐晃不和而背叛曹操的。
对比了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差异,再来说说小说中的这段故事情节。在小说当中,尽管曹操手下将星如云,但与蜀汉五虎大将都有过较量的仅有寥寥数人,而徐晃便是其中的一位。在徐州之战期间,他与张飞有过交锋。在关中之战期间,徐晃又曾与马超有过一场混战。在随后进行的樊城之战中,徐晃又与关羽进行了八十回合的单挑。而在汉中之战中,他又遭遇了黄忠与赵云的挑战。
在这几次较量中,徐晃都得以全身而退。从小说的情节设计来看,作者显然让徐晃成为对五虎大将最为威胁的曹军将领。在与五虎大将的最后一次较量中,徐晃战胜关羽,解了樊城之围。由此可见,在作者的笔下,徐晃才是实力最强的曹军将领。2023-09-0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7 02:38: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什么意思?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是指在某些极端或困难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果断、彻底的行动或决策,以摆脱困境或实现目标。具体来说:含义解释: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面临巨大困难或挑战时,需要采取一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策略,通过极端的手段或方法,激发自己的潜力和斗志,从而战胜困难,实现反转。反叛意味:在...

  •  王堂学209 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意思?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种对于爱情抱持极端态度的说法,意思是采取极端手段摆脱某件事情,而重新获得自由和生命。在爱情中,这个态度意味着放弃某个人或者放弃爱情,为了重新开始和生活。举例来说,一个人深陷在一段不健康的感情中,受尽了折磨,感到束缚且无法自拔,他可能会选择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

  •  何须隽梦看永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下句是什么?

    “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下一句。意思是: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置于死地而后生”绝非只是大义凛然的勇气,也不只是单凭对生活得一腔热情,它是一种生的智慧,它是一种自我的救赎,明白自我所处的...

  •  文暄生活科普 孙子兵法里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是什么意思啊!求解

    孙子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含义是将军队置于无路可退的境地,促使士兵们激发斗志,奋勇向前,从而在看似绝望中寻找到生机,实现以弱胜强。这策略源于《孙武兵法·九地》中的描述,例如,如果在战斗中面临断水之困,蜀兵会因无退路而拼死抵抗,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韩信在...

  •  湖北倍领科技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是什么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成语来源于《孙子兵法·九地》,原文是“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反而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从而获得生存和胜利的机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在面临绝境时,反而能够激发出人的潜能,转危为安。例如,在军事战术中,有时会故意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