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市从容作楚囚出自哪个典故?

燕市来自荆柯刺秦王的典故,楚囚来自《左传》的南冠楚囚的典故。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意思是荆轲到燕国以后,和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
燕市从容作楚囚出自哪个典故?
燕市来自荆柯刺秦王的典故,楚囚来自《左传》的南冠楚囚的典故。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意思是荆轲到燕国以后,和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好。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其实也就是囚犯的意思,只不过加上楚字好听些。
意思是晋侯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问人说:“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宫吏回答说:“是郑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侯让人把他放出来,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行再拜之礼,叩头。
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出自《被逮口占》又名《慷慨篇》,作者汪精卫。汪精卫,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全诗(节选)如下: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译文如下:
在燕地慷慨悲歌,即使做了阶下囚也从容不迫。
砍了头也合我心意,不辜负我少年的豪情。
只要心魂流传,剩下的身躯由它成灰。
磷火不会熄灭,夜夜在燕台闪耀。

扩展资料:汪精卫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此诗后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汪精卫名动一时。
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逮口占
2023-05-30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5:15: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燕市来自荆柯刺秦王的典故,楚囚来自《左传》的南冠楚囚的典故。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意思是荆轲到燕国以后,和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

  •  誉祥祥知识 慷里面的燕市和楚囚分别出自什么典故呀?

    “慷里面的燕市”出自《史记·刺客列传》的荆轲刺秦王故事,“楚囚”则出自《左传·成公九年》的记载。“慷慨歌燕市”:这个典故源于《史记·刺客列传》,讲述的是荆轲与高渐离在燕市的豪情壮志。荆轲与高渐离结交深厚,他们常在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则慷慨高歌,展现出一种即使面对生死也从容不迫...

  •  文暄生活科普 慷里面的燕市和楚囚分别出自什么典故呀?

    而“从容做楚囚”则出自《左传·成公九年》的记载,描绘的是晋侯在军府中见到被囚的郑人钟仪,钟仪的南冠楚囚身份象征着被俘的无奈与尊严。这句诗表达的不仅是囚徒的坚韧,也包含了对故土和自由的深深怀念。汪精卫的《被逮口占》中,“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这两句,更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在刺杀...

  •  塔同和甘誉 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 这里面的燕市和楚囚分别出自什么典故呀?

    燕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后以「燕市悲歌」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过是楚国人钟仪,后来借指被...

  •  湖北倍领科技 懦夫畏死终须死出处

    他还将汪精卫早年因行刺满清摄政王载沣未遂,在狱中所写的诗句《被逮口占》中的“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改为“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以此来讥讽汪精卫的卖国行为。1939年6月15日,朱惺公收到了一封来自汪伪76号特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