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轶事典故

刘备感化刺客的故事展现了他礼贤下士的品质。刘平试图刺杀刘备,但因刘备待客之厚而放弃,后被刘备宽恕。刘备在《九州春秋》中因见髀里肉生而感慨,体现了其对功业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刘备在面对曹公时,展现出了冷静与镇定,不因威胁而退缩,甚至以刀相威胁,表达了其大丈夫气概。在《三国志·蜀...
刘备轶事典故
曹操曾问裴潜:“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裴潜回答:“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刘备的武勇与急智在死里逃生的故事中得到体现。平原刘子平推荐刘备给从事,刘备在与贼兵相遇时中箭装死,事后被友人救出。
刘备感化刺客的故事展现了他礼贤下士的品质。刘平试图刺杀刘备,但因刘备待客之厚而放弃,后被刘备宽恕。
刘备在《九州春秋》中因见髀里肉生而感慨,体现了其对功业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刘备在面对曹公时,展现出了冷静与镇定,不因威胁而退缩,甚至以刀相威胁,表达了其大丈夫气概。
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刘备在箭雨中命令法正上前,显示了对法正的信赖与敬重。
刘备通过谈话识别刺客,展现了其强大的识人能力。曹公派遣刺客接近刘备,但刘备通过对话发现了刺客的身份。
陈登在《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中被刘备赞誉为“国士”,却因过于关注个人利益而被刘备批评。刘备在《三国演义动画版》中对许汜的评价,表明了其对专营私利之士的不屑。
“求田问舍”原指刘备对许汜的批评,后常用来形容只关注个人利益而无远大志向的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引用此词,表达了对这类人的讽刺。
扩展资料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2024-09-09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1:24: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刘备轶事典故

    刘备的轶事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裴潜评价:曹操曾询问裴潜对刘备才能的看法,裴潜认为刘备若居于中原,能搅乱时局但不能治国;但若镇守边疆险要之地,则足以成为一方之主。武勇与急智:刘备在与贼兵相遇时中箭,他急中生智装死,事后被友人救出,展现了其武勇与机智。感化刺客: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在感化刺...

  • 刘备的武勇与急智在死里逃生的故事中得到体现。平原刘子平推荐刘备给从事,刘备在与贼兵相遇时中箭装死,事后被友人救出。刘备感化刺客的故事展现了他礼贤下士的品质。刘平试图刺杀刘备,但因刘备待客之厚而放弃,后被刘备宽恕。刘备在《九州春秋》中因见髀里肉生而感慨,体现了其对功业的渴望与对时间流...

  •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有哪些关于刘备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刘备?

    轶事典故 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

  • anonymous 关于刘备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4.《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  来自云洞岩唇若涂脂 的龙眼 三国演义刘备的主要事件

    2、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操闻知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3、三让徐州 汉献帝初平四...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