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手不释卷”的具体含义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背后典故:- 人物背景: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的一位大将。他作战勇猛,但平时并不喜欢读书。- 孙权劝学:孙权曾劝吕蒙多读历史和兵法,认为这样用兵会更加高明。孙权还举例说,汉先武帝从前也是行伍出身,但却能做到“手不释卷”。- 吕蒙转变:...
含义: 直接含义:放不下手中的书本,形容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深层含义:手不释卷表达了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或时间多么紧张,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一成语也常用来赞扬那些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人。
2、手不释卷解释:(1)释义:放不下手中的书本.(2)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3)译文: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2.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注引《江表传》3.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4.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书不离手的状态。这里的“卷”指的是书籍,古人的书籍多为卷轴装,因此“手不释卷”形象地描绘了古人专注阅读的情景。“手不释卷”的典故来源于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班超。班超自幼勤奋好学,幼年时家中贫困,只能借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