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与来历?

刘邦误以为萧何也逃亡了,原来是去追一个不起眼的韩信,不禁有些生气。但萧何详细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指出韩信并非池中之物。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跃成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连连获胜。攻下齐地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终打败了项羽后,又被迁封为楚王。然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与来历?
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曾任秦沛县狱吏,对法律条文了如指掌。秦末,他追随刘邦(汉高祖刘邦)起义,成为其重要的谋士和助手。攻克咸阳后,萧何凭借其敏锐的政治眼光,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并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民间疾苦。这些资料为日后汉朝政策的制定和楚汉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成为汉王之后,任命萧何为丞相,进一步确立了其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韩信作为刘邦的大将,为汉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韩信的崛起与挫折,都与萧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担任一个不起眼的郎中小官,多次向项羽献策却未被采纳。于是,他选择逃离楚军,投奔汉军,成为一名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交谈后,发现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汉军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许多将士因不满现状而选择逃离。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也萌生了去意。得知此事后,萧何未及禀报刘邦,便连夜将韩信追回。

刘邦误以为萧何也逃亡了,原来是去追一个不起眼的韩信,不禁有些生气。但萧何详细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指出韩信并非池中之物。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跃成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连连获胜。攻下齐地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终打败了项羽后,又被迁封为楚王。

然而,韩信任齐王期间,谋士蒯通曾鼓动他造反自立,但韩信最终因不忍心背叛刘邦而放弃了这一计划。刘邦平定天下后,对韩信的猜忌日益加深。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便用计将其逮捕。虽然后来赦免了韩信的罪名,但其爵位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从此对刘邦心生怨恨,常称病不朝。后来巨鹿守将陈郗造反时,韩信虽事先与之达成默契,却借病不从,暗中聚集力量欲袭击吕后和太子。

不幸的是,韩信的计划泄露了。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假称皇上已平定陈郗并让群臣前来拜贺以诱骗韩信入朝。结果韩信一到便被武士捆绑并被吕后在长乐宫前斩首。

韩信的成功离不开萧何的推荐;而韩信的败亡也有萧何的计谋参与其中。这段历史被民间概括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俚语流传至今。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记录并探讨了这句话的成因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2024-12-2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20:40: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如下:“成也萧何”:韩信早年生活穷苦,曾投奔项羽但未得到重用,后又投奔刘邦,同样未受重视,只做了小官。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认识了刘邦的亲信萧何。两人交谈后,萧何认为韩信是难得的人才,于是写信向刘邦推荐。但在萧何写信推荐韩信期间,韩信却离开了。萧何得知后,连夜骑马将...

  •  文暄生活科普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事情的成败都源于同一个人,这个成语来源于汉朝初期名臣萧何的决策与影响。典故背景: 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萧何作为丞相,对汉初的政治、军事都有重大的决策权。他的决策使得汉初的政权稳固,国家逐渐强盛。因此,“成也萧何”指的就是因为萧何的正确决策...

  • 四川翡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如下:成也萧何: 发现人才:秦末汉初,韩信投奔刘邦后并未得到重用,只是一名小军官。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到了刘邦的亲信萧何。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后,对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钦佩。 力荐韩信:当韩信因未得到重用而逃跑时,萧何心急如焚,连夜将其追回,并向刘邦力荐韩信...

  •  翡希信息咨询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由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俚语源自宋朝洪迈的《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讲述了韩信的命运转折,具体由来如下:“成也萧何”:韩信起初并未得到项梁和项羽的重用,后来投奔刘邦,虽然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但依然不受重视。是萧何慧眼识珠,力荐韩信为大将军,使他一夜之间地位显赫。因此,“成也萧何”...

  •  百度网友8b3b6abb4 成也萧和败也萧和的典故

    宋代洪迈《容斋续笔》称:“信之为大将,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说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人有诗叹道:“反复谁知相国情,千古难消钟室恨”。肖丞相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人们无不为韩信被吕后杀于钟室而遗憾。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