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典故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
火烧圆明园的典故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圆明园遗址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2010-05-17
2010-05-28
火烧圆明园
1856年,英国与法国分别借“亚罗号事件”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任命葛罗为全权公使,率领一支侵略军,打着为“保卫圣教而战”的幌子,继英军之后开到中国。美国和俄国也同意英国的提议,积极支持英、法发动新的侵华战争。这样,四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基于共同的利益,暂时结成了联合侵华阵线,进一步扩大由英国首先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广州。1858年5月,他们又北上天津,侵占了大沽炮台。清政府慑于列强的威势,被迫在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一年后,中国和英、法之间交换《天津条约》文本的时候,英、法两国军队再次北上,他们拒绝了清政府规定的由北塘进京的路线而去进攻大沽,被驻守大沽的清军给予坚决的回击。1860年8月,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大沽得手后,马上向通州进发。在通州,他们与中方的谈判破裂。10月5日,英法联军借口扣押了他们的人,开始对北京城发动进攻。清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侵略者更加有恃无恐。10月6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面对无数的珍奇财宝,英、法军官率先抢劫,然后由纵兵自由掠夺。劫后的现圆明园满目狼疮,能那走的东西都被侵略者拿走了,拿不动的都被侵略者毁掉了。为了掩盖他们的罪恶行径,侵略者在7日和9日两次焚烧了圆明园,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 575字

刻鹄类鹜
释义: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为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例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
刻肌刻骨
释义:形容感受极深刻。
出自: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绍诗表》:“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例句:唐·吴兢《开元升平源》:“此事真可为刻肌刻骨者也。”
牛衣对泣
释义: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例句: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衣对泣而已。” 394字2010-05-2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7 04:43: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圆明园遗址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

  • jbp3de2941e8b 咸丰皇帝与恭亲王争皇位的典故出自哪里?

    火烧圆明园

  •  Oo影oO 中国历史上的屈辱有关资料。

    2、经历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

  •  day沉寞 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的资料

    圆明园事件、南京大屠杀 这可谓是中国第一次经受异族的大规模入侵,皇室南迁,中原人民惨遭荼炭,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对峙,其结果,导致从夏商周经春秋战国,再到秦汉,直到魏晋的中华上古文明终结。连民族成分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是文明进程的转折点。从八王之乱一直到隋文帝灭陈统一中国,这近三百...

  •  非法不关闭 50分译并赏析此词,给出格律并历史典故!《沁园春·新中国》冠宇神州...

    《沁园春》词里响彻着20世纪30年代中国阶级斗争和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滚滚风雷。全党全军在毛主席制定的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战胜了王明机会主义和野心家张国焘的罪恶分裂活动,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建立了以陕甘宁边区为...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