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历史典故如下:新亭始建于东吴。南朝宋时,山谦之的《丹阳记》记载,新亭源于“吴旧亭”。东汉末年,随着私营旅店的出现,“亭”作为旅途歇息和迎宾送客的场所,“新亭”当属此功能。东晋初最励志的故事,来自南朝宋时文献《世说新语》:东晋建政伊始,永嘉南渡的北方世族刚刚在南京站稳脚。每逢天气...
新亭有什么历史典故
新亭历史典故如下:
新亭始建于东吴。南朝宋时,山谦之的《丹阳记》记载,新亭源于“吴旧亭”。东汉末年,随着私营旅店的出现,“亭”作为旅途歇息和迎宾送客的场所,“新亭”当属此功能。东晋初最励志的故事,来自南朝宋时文献《世说新语》:东晋建政伊始,永嘉南渡的北方世族刚刚在南京站稳脚。
每逢天气晴和的日子,大家常常相约到新亭宴饮。朝中重臣、大名士周顗大发悲叹:“这里风景还不错,却不再是中原的大好河山!”在座的人听了这句话,想到国仇家恨,泪目相对。丞相王导却正色道:“大家正应当同心戮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怎能一味相对悲泣,不图振作呢”?
原文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新亭垒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亭西临大江,东吴时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但到了东晋,新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地形以及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南朝时,凡上流举兵下都,必经新亭,所以齐高帝萧道成说“新亭既是兵冲”,这一评价无疑是正确的。
据记载,最早在新亭驻军的是东晋的征西大将军桓温。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死后,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想害谢安和王坦之的性命。谢安、王坦之在简文帝临终时皆为顾命大臣,除此二人,桓温便可一人说了算。当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王、谢二人都是朝廷重臣,谢安又是风流名士的代表,且是桓温的旧部,因此桓温虽然暗藏杀机,表面上还是以邀二人到新亭宴集、叙旧为名,地点就选在亭子里,这里地势高峻,且山顶开阔,可容数千人,是中军大帐的所在地,在亭子四周埋伏一些刀斧手是很容易的事。
对王、谢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新亭鸿门宴。二人如约来到新亭,见了桓温,王坦之汗流沾衣,连奏事的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镇静地入席而坐,问候完毕,对桓温说:“我听说古时候有道的诸侯、大臣,他们的边境在很远的地方,明公今天怎么在墙后布置起兵来了?”桓温不好意思,传令撤去伏兵。谢安临危不惧,谈笑间为东晋朝廷避免了一场颠覆政权的战争。
2023-02-21
新亭的历史典故如下:
据记载,最早在新亭驻军的是东晋的征西大将军桓温。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死后,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想害谢安和王坦之的性命。谢安、王坦之在简文帝临终时皆为顾命大臣,除此二人,桓温便可一人说了算。当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王、谢二人都是朝廷重臣,谢安又是风流名士的代表,且是桓温的旧部,因此桓温虽然暗藏杀机,表面上还是以邀二人到新亭宴集、叙旧为名,地点就选在亭子里,这里地势高峻,且山顶开阔,可容数千人,是中军大帐的所在地,在亭子四周埋伏一些刀斧手是很容易的事。对王、谢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新亭鸿门宴。
二人如约来到新亭,见了桓温,王坦之汗流沾衣,连奏事的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镇静地入席而坐,问候完毕,对桓温说:“我听说古时候有道的诸侯、大臣,他们的边境在很远的地方,明公今天怎么在墙后布置起兵来了?”桓温不好意思,传令撤去伏兵。谢安临危不惧,谈笑间为东晋朝廷避免了一场颠覆政权的战争。
新亭西临大江,东吴时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但到了东晋,新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地形以及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南朝时,凡上流举兵下都,必经新亭,所以齐高帝萧道成说“新亭既是兵冲”,这一评价无疑是正确的。
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