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典故话题讨论。解读晏子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晏子典故,请参与晏子典故话题讨论。
晏子典故话题已于 2025-10-18 12:11:53 更新
一桃杀三士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这个典故的主要人物是齐景公、晏子以及三位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和古冶子。当时,齐景公在宴会上有一棵果树上的桃子成熟,晏子建议将桃子赐给这三位勇士品尝。这三人都深知自己的勇猛和能力得到了国君的认可,因此对这份赏赐心怀感激。但这背后也反映出齐景公对他们的疑...
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 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
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
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
原文: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翻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了却知道有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有人在受冻,安逸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劳作。现在君王您不知道这些啊!”原文: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
三、典故启示 劝谏的艺术:晏子在劝谏齐景公时,讲究方式方法,把握语言分寸,使齐景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劝诫。这启示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应注重方式方法,避免直接冲突,以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管理者的自我约束与反思:齐景公在晏子的劝说下,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接受建议并改正错误。这启示...
晏子以此劝诫齐景公要善用良臣,使国家得以安定。- 立身行事的准则:典故也告诫人们,在为人处事时要近贤远佞,立身而行,亲师友、远小人,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避免祸端。此典故通过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深刻揭示了奸佞小人的危害以及国君在任用人才时应秉持的原则,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这是“晏子使楚”的典故。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