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廉洁故事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廉洁故事典故,请参与廉洁故事典故话题讨论。
廉洁故事典故话题已于 2025-09-12 03:24:56 更新
1、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
廉洁勤政的历史典故有很多,比如“一钱太守”刘宠、“杨震拒金”、“陶母退鱼”等。“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时期的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在离任时,当地百姓凑钱为他送行,他坚决不受,最后只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杨震拒金”的故事也发...
浙江历史记载中有多个著名的廉洁故事。孟尝的故事:孟尝是绍兴上虞人,为官清廉自守。相传东汉时,他出任合浦太守,革除前任弊政,为民兴利除弊。不到一年,原来流失的珍珠“复还”合浦,使当地富庶繁荣。任期满时,孟尝执意归还百姓送他的珍珠,轻装回归故里。孟尝革除弊政、“合浦还珠”的风范,千百年...
清正廉洁小故事:一、包拯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镌刻在石上,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
古代廉吏拒贿故事四则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
朱元璋严惩贪官:故事概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对官吏欺压百姓深恶痛绝。他当了皇帝后,严立法禁,规定官吏贪污至六十两银子以上者将受到枭首示众和剥皮之刑。反腐倡廉启示:朱元璋对贪官的严厉惩处体现了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力度,也警示后人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史鱼秉直历史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史鱼是赵国的一位官员,他以正直、廉洁著称。有一天,秦国使者来到赵国,送给赵国宰相一些贿赂,希望能够得到赵国的支持。然而这位宰相没有受贿,他转而将这些贿赂交给了史鱼。史鱼收到贿赂后,非常愤怒和痛心。他立即将贿赂的物品全部扔进了一口...
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忠诚和诚信的坚守。5. 伯喜为赤兔马的忠诚所感动,放声痛哭。他将此事报告给孙权,孙权听闻后也感到悲痛,对关羽的忠诚和诚信表示敬佩。6. 孙权下令将关羽、赤兔马以及关羽的儿子一同厚葬,以示对忠义之士的尊敬。这个故事展示了忠诚、诚信和敬意的价值。
典故:- “两袖清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它用来比喻做官廉洁,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或者比喻穷得一无所有。这个成语出自元代陈基的《次韵吴江道中》诗。故事:- 在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会献上珠宝白银等贵重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