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勤政的历史典故

廉洁勤政的历史典故有很多,比如“一钱太守”刘宠、“杨震拒金”、“陶母退鱼”等。“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时期的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在离任时,当地百姓凑钱为他送行,他坚决不受,最后只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杨震拒金”的故事也发...
廉洁勤政的历史典故
廉洁勤政的历史典故有很多,比如“一钱太守”刘宠、“杨震拒金”、“陶母退鱼”等。

“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时期的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在离任时,当地百姓凑钱为他送行,他坚决不受,最后只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
“杨震拒金”的故事也发生在东汉时期。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王密晚上带着十斤黄金去拜访他,试图行贿。但杨震坚决拒绝,并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他的清廉和正直让王密羞愧难当。
此外,“陶母退鱼”也是一个著名的廉洁故事。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然而,他的母亲湛氏却原封不动地将鱼退回,并写信责备他:“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陶侃深受教育,从此更加清廉自守。
这些历史典故都展现了廉洁勤政的崇高精神。这些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清廉为官、勤政为民的理念,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廉洁勤政都是为官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25-02-09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4:46: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廉洁勤政的历史典故有很多,比如“一钱太守”刘宠、“杨震拒金”、“陶母退鱼”等。“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时期的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在离任时,当地百姓凑钱为他送行,他坚决不受,最后只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杨震拒金”的故事也发...

  • 1. 赵光义洗耳恭听:赵光义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县令,他勤政廉正,深得百姓爱戴。有一天,一名老人到县衙门前抱怨官员的贪污腐败,赵光义耐心聆听,发现自己在职期间出现了类似问题,于是下令自己洗耳恭听,重新做事。2. 需要者也生: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问国中有无贤士,有人回答:“在某个地方有一位...

  •  刚阳文化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 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

  •  小佳猫猫 清正廉洁小故事

    清正廉洁小故事:一、包拯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镌刻在石上,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

  •  卷卷fly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好官找一种相关故事读一读

    中国历史上为官清廉的清官故事如下: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应该是中国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包拯作为宋朝名臣,因其铁面无私的正直形象被人们誉为“包青天”。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