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点服典故意思话题讨论。解读曾点服典故意思知识,想了解学习曾点服典故意思,请参与曾点服典故意思话题讨论。
曾点服典故意思话题已于 2025-04-24 10:57:15 更新
【春服舞雩】 宋·苏辙:“城西社下老刘君,春服舞雩今几人。”【浴沂曾点】 宋·苏轼:“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曾点言志是个典故。曾点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认为曾点懂礼乐,高雅洒脱,很赞同他的说法。出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
这两句话为对联,含义是:孔子在和弟子们讨论如若有人赏识自己,会取得何种成就,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解答,其中曾点的想法和孔子最为接近,这幅对联沟通了儒家的逸出,道出了道家的玄机 借用曾晰述志和濠梁观鱼两个典故: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典故出自《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述了孔子问几个学生的志向。曾点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认为曾点懂礼乐,高雅洒脱,很赞同他的说法。
曾参是孔子的门徒,这个大家都知道,而孔子之所以收曾参为徒,也正是看中了他的孝顺美德:“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的父亲曾点(曾皙)也是孔子的学生,咱们上学的时候学过他的故事。曾点就是那个用“莫(暮)春者,春服...
(《爱菊说》,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八)“林宗巾”和与之对举的此类相似典故,在这里已基本脱离了故事源出时的实指性内容,成为了某种象喻符号:精神方面,将其与“陋巷瓢”“莱芜甑”“如椽笔”对举,象征寒士安贫乐道的气节;形象方面,与“曾点服”“孟嘉帽”“叔子裘带”“鹤氅衣”对举,称扬才子雍容洒脱的风...
原本签文(繁体):瑟希铿尔尚留声,春暮时刚春服成;冠五六童人六七,舞雩归咏畅幽情。典故解读:曾点,又名晳,《史记》则写作曾葳,是孔子着名第子曾参的父亲,他们父子先后跟随孔子学习,曾点属比较早期的学生。有一次,孔子在与其他三位同学讨论问题,问他们将来有何抱负?三人先后发表高见,都...
全诗牵涉到这样一个典故:据《论语》记载,一次孔子和一群门徒围坐在一起,他让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最后一个是曾点,他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在暮春时节,天气暖和得已经穿得住春装了,和五六个成年朋友一起,带上六七个少年人,到曲阜南面的沂水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