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典故整理话题讨论。解读归去来兮辞典故整理知识,想了解学习归去来兮辞典故整理,请参与归去来兮辞典故整理话题讨论。
归去来兮辞典故整理话题已于 2025-04-24 10:18:16 更新
典故一:《归去来兮辞》中引用了《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词,“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此歌词意为: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尚可补救。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恶浊的清醒认识和决绝的宣言,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典故二:《乃...
典故一:在《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引用了《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词:“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歌词表达了过去的错误无法改正,但未来的机会仍可把握。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清醒认识和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决绝态度。典故二:“乃瞻衡宇”中的“衡门”来自《诗经...
典故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该典故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歌词中提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下车想要和他说话,但他快步走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作者引用这首歌词,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是他对自己过去的自白,决定与污浊...
1、田园将芜胡不归 本句的意思是“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出自《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会有四方之事 本句的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
1、乃瞻衡宇 典故出处:《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用典助读:该典故原是一首劝世诗的首句,它告诫人们要安于贫贱,对生活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作者在这里引用此典,一方面是说自己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出自唐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首诗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其中,“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在回望曾经走过的仕途之路时,所看到的是一片苍茫青翠的山林景色。“回顾所来径”中的“...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
1. 陶渊明在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弃官归田,创作了《归去来兮辞》。2. 陶渊明自29岁起开始为官,历时13年,始终对官场感到厌恶,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3. 在他41岁的义熙元年,他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令仅80余日便辞官归家,此后未曾再入仕途。4. 《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
:这句话暗指荷蓧丈人,他是一个隐士,陶渊明通过这个形象来描绘自己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享受耕作的乐趣。6.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这里暗用了孙登在苏门山上长啸如鸾凤之声的故事,陶渊明以此来表达自己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即在山水之间舒展自己的啸声,并在清流的旁边创作诗歌。
这些典故的详细解释如下: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于已经发生并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再追究,而对于未来则抱有希望和期待,认为还有机会可以把握。2. “乃瞻衡宇”:原本指楚狂接舆的诗句,意指看到了高大的房屋。陶渊明引用此句,表达了自己归家时看到自己房屋的喜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