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的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归去来兮的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归去来兮的典故,请参与归去来兮的典故话题讨论。
归去来兮的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4 10:50:39 更新
典故一:《归去来兮辞》中引用了《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词,“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此歌词意为: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尚可补救。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恶浊的清醒认识和决绝的宣言,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典故二:《乃...
典故一:在《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引用了《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词:“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歌词表达了过去的错误无法改正,但未来的机会仍可把握。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清醒认识和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决绝态度。典故二:“乃瞻衡宇”中的“衡门”来自《诗经...
典故三:三径就荒 “三径”出自《三辅决录》,描述的是西汉时期蒋诩归隐后,他的住所有三条小径,但他闭门不出,只有求仲和羊仲偶尔来访。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所的代称。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既表达了对过去未能早日归隐的遗憾,也表达了对家中松菊依然无恙的欣喜,同时自比于蒋诩,表现出自...
归去来兮的解释?归去来兮的典故与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后以此典表示抛弃名利,回归故乡,隐居田园。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归去...
“归去来兮”的典故源自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这首辞赋表达了作者放弃仕途,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这一典故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对名利看淡、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的代名词。在唐宋诗词中,许多文人墨客如杨炯、杜牧、王绩等,都曾运用“归去来兮”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志和对自然的赞美。这些作品...
1. 陶渊明在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弃官归田,创作了《归去来兮辞》。2. 陶渊明自29岁起开始为官,历时13年,始终对官场感到厌恶,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3. 在他41岁的义熙元年,他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令仅80余日便辞官归家,此后未曾再入仕途。4. 《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
2. 在感情层面,"归去来兮"表达了朋友在长时间分离后重逢的喜悦,是用来形容朋友间重聚和追忆往事的温馨用语。3. 典故出处:该 expression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里的“归去来兮”是陶渊明对自己的呼唤,表达了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典故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作者引用楚狂接舆的歌词,微加点化,形神俱似。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决绝的宣言,诗人看穿官场的恶浊,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此时这“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似一声惊呼,诗人如梦初醒般发现生活跟自己开了个不大不...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