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历史典故话题讨论。解读颐和园历史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颐和园历史典故,请参与颐和园历史典故话题讨论。
颐和园历史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3 12:55:08 更新
2、颐和园的传说故事: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
颐和园,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不仅以其壮丽的景观著称,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园区主要由万寿山与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是清朝"三山五园"之一,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家园林。从金代迁都燕京开始,颐和园经历了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建,直到乾隆为庆祝母亲寿辰而大规模改建,最终形成今天的规模,被命名...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为五扇,三明两暗。定义 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的;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门檐下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典故 在东宫门屋檐下,悬挂着一块写有“颐和园”三字的九龙镏金大匾,字迹浑厚、苍劲有力,据说这是光绪帝...
颐和园传说 一、龙王传说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流传着关于龙王的传说。据说在很早的时候,这里的水域中居住着龙宫的王子和众多龙子龙孙。他们时常与民同乐,保佑一方水土的安宁。昆明湖的水源也与龙王息息相关,被认为是经过龙王的神奇力量,才保持了四季常流的美丽景象。每逢干旱时节,百姓还会来到湖边祈求...
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清帝逊位後,颐和园成为清室私产,民国三年(1914年)始对外售票开放。民国十三年(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後,颐和园被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二十世纪初的颐和园1949年後,颐和园一度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多位共产党政要以及毛泽东故交(如柳亚子、江青)均曾在园中的听鸝馆等处居住。1953年起,...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历史沿革:1、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石翁遗失了,但翁山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着。公元1494年(明朝弘治七年),皇帝的乳娘助圣夫人罗氏,曾在翁山之阳背山面水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圆静寺,其旧址即今日颐和园内排云殿所在的地方。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正值“乾隆盛世”,这一年正好是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孝圣”皇太后...
并且乾隆帝他还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并且还将挖虎时候堆积的那些土还有淤泥,堆积成了湖北的瓮山,然后将瓮山的名字改为万寿山。其次,然后在清朝到关年后,由于一定的原因,国力开始慢慢的变弱,然后当时的政策就宣布撤三山陈设,所以颐和园慢慢的就没有人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