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话题讨论。解读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知识,想了解学习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请参与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话题讨论。
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话题已于 2025-08-28 15:00:30 更新
为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同时展示清朝皇室的繁荣富强,以及国家的强盛和文化辉煌,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乾隆决定在北京西郊建造颐和园。护园神树传说:从前,颐和园有位叫王明的老园丁,他年轻时来到这里,见证园中的变迁,始终默默守护园林。一天,他在园子一角发现一棵异常古老的树,被深深吸引...
政治象征作为"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通过"一池三山"(昆明湖象征东海,湖中三岛对应蓬莱、方丈、瀛洲)的造景,延续秦汉以来帝王以仙境自喻的传统。光绪重建时挪用海军经费,隐含清廷"以柔克刚"的治国倾向,与北洋水师覆灭形成历史吊诡。文化集大成 建筑:以佛香阁为中轴,融合北方宫殿的庄重(如排云殿)...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为五扇,三明两暗。定义 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的;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门檐下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典故 在东宫门屋檐下,悬挂着一块写有“颐和园”三字的九龙镏金大匾,字迹浑厚、苍劲有力,据说这是光绪帝...
颐和园的建筑与景观,融合了苏杭风光与各地特色,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其中,东宫门作为正门,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庄严;仁寿殿则是政治活动的核心,见证了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密谈,以及慈禧太后的接见外国使节夫人的场景。玉澜堂与宜芸馆则与光绪帝的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玉澜堂,曾是他囚禁期间的居住地。
三、长廊画谜传说 长廊是颐和园的一大特色,其上的彩绘精美绝伦。传说中长廊的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或寓意。有些画作隐藏着古老的谜团,等待着游客去发现和解读。这些画作中有的是描述古代神话传说,有的是描绘历史典故,每一幅画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背景,为长廊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四、石舫...
1、颐和园的传说故事: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
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
3. 文化融合:既有北方园林的恢弘,又借鉴了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的婉约,如西堤六桥仿自西湖苏堤。主要景点推荐 长廊:世界最长的画廊,梁枋上绘有1.4万幅彩画,涵盖山水、花鸟、名著典故。佛香阁:颐和园标志性建筑,登顶可俯瞰昆明湖全景。十七孔桥:连接东岸与南湖岛,桥栏雕刻544只石狮,形态各异。石舫...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颐,颐养天年;和,心平气和。颐和园意为退休老人养老的地方...
;淡季20元。4. 交通: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或西郊线颐和园西门站直达。小贴士 园内面积较大,建议穿舒适鞋子,预留3-4小时游览。可租借电子讲解器或跟随导游,深入了解文化典故。傍晚时分昆明湖夕阳景色尤为迷人,适合摄影爱好者。颐和园不仅是历史瑰宝,也是体验古典园林美学和休闲漫步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