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话题讨论。解读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知识,想了解学习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请参与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话题讨论。
颐和园的典故和寓意话题已于 2025-04-23 12:47:34 更新
颐和园的建筑与景观,融合了苏杭风光与各地特色,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其中,东宫门作为正门,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庄严;仁寿殿则是政治活动的核心,见证了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密谈,以及慈禧太后的接见外国使节夫人的场景。玉澜堂与宜芸馆则与光绪帝的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玉澜堂,曾是他囚禁期间的居住地。
2、颐和园的传说故事: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为五扇,三明两暗。定义 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的;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门檐下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典故 在东宫门屋檐下,悬挂着一块写有“颐和园”三字的九龙镏金大匾,字迹浑厚、苍劲有力,据说这是光绪帝...
三、长廊画谜传说 长廊是颐和园的一大特色,其上的彩绘精美绝伦。传说中长廊的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或寓意。有些画作隐藏着古老的谜团,等待着游客去发现和解读。这些画作中有的是描述古代神话传说,有的是描绘历史典故,每一幅画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背景,为长廊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四、石舫传...
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颐,颐养天年;和,心平气和。颐和园意为退休老人养老的地方...
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行宫和大型皇家园林,位於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占地290公顷(合4400亩)。颐和园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重建於光绪年间,曾属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於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1998年,颐和园被评为世界...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 " 文化建园 " 为宗旨,用 " 一种精神五种意识六个一流 " 的企业文化统领职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
关于这头铜牛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哩!话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慈禧建颐和园时,她想学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下手谕: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就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上,安置...
颐和园东宫门的典故主要与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有关,具体如下:匾额由来: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复颐和园后,下令工部大臣找人为东宫门题写一块大匾。工部大臣认为请光绪帝书写最为合适,于是请光绪帝书写了“颐和园”三字。但初次书写的字迹歪歪扭扭,难看至极,工部大臣只好照其手迹做匾挂上...